浙江 | 人間天堂,江南水鄉
一、杭州
Hangzhou | 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在西湖、煙雨、龍井茶香中將溫婉的江南展現在你面前。
1、西湖
夕陽西下,與戀人牽著手,漫步在西湖邊,呼吸來自天堂的味道。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是一個湖泊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西湖有十景(南宋):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鐘。
西湖新十景: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
湖中有三島: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與人文交融是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格調。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見瀲滟,雨中顯空蒙,無論雨雪晴陰都能成景。湖區以蘇堤和白堤的優美風光見稱。蘇堤和白堤橫貫于西湖,把西湖分隔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當晨光初啟,宿霧如煙,湖面騰起薄霧時,便出現"六橋煙柳"的優美風景,是錢塘十景之一。
2、龍井村
像乾隆皇帝一樣,用龍井水洗洗手,飲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明前珍品龍井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龍井村位于西湖風景名勝區西南面,四面群山環抱,呈北高南低的趨勢,擁有近800畝的高山茶園,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獅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擋住西北寒風的侵襲。南面為九溪,溪谷深廣,直通錢塘江,春夏季的東南風易入山谷,通風通氣的地理條件為龍井茶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出產的龍井茶位居“獅,龍,云,虎”之首。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龍井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品嘗西湖龍井茶。飲后贊不絕口,并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
交通
公交乘27、游3路到"龍井"站下
住宿
市中心有很多設施齊全,環境舒適的酒店,價格適中,在200元左右。在西湖周圍,也有很多賓館,價格基本上在150元-250元之間。
住宿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賓館,最好住在西湖大道附近,因為從西湖大道出發,去哪里都會比較方便。
3、靈隱寺
靈隱寺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這里千峰競秀,萬壑爭流,是一處古豐富、景色宜人的游覽勝地,靈隱寺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
交通
公交其他乘J17、J18、K837、K7、K807、Y1、Y2、路到靈隱站下。Y4到靈隱東大門。K837到靈隱停車場。
靈隱寺景區內有3元電瓶車可以游覽景區,路線為下天竺——天竺香市——中天竺——法云古村。
文化地理
歷史靈隱寺創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歷史靈隱寺,又名云林寺。印度僧人慧理見這里景色奇幽,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靈名隱。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七殿堂,僧眾三千,成為江南名剎。自創建以來,毀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兩次整修,成了現在的規模。
初創時佛法未盛,一切僅初具雛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其規模稍有可觀。唐大歷六年(公元771年),曾作過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會昌法難”,靈隱受及池魚之災,寺毀僧散。直至五代吳越王錢镠,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并新建石幢、佛閣、法堂及百尺彌勒閣,并賜名靈隱新寺。鼎盛時曾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間,僧眾多達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與孝宗常幸駕靈隱,主理寺務,并揮灑翰墨。宋寧宗嘉定年間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第一,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堂住持靈隱,立志重建,廣籌資金,僅建殿堂時間前后歷十八年之久,梵剎莊嚴,古風重振,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時,賜靈隱為“云林禪寺”。
清康熙南巡時,登寺后的北高峰頂攬勝后,即興為靈隱寺題匾,靈字繁體為上面一雨字,中間橫排三個口字,最下面一個巫字,他歡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差點就下不了臺。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時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有云有林,顯得十分幽靜,于是靈機一動,順勢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賜靈隱寺名為“云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云林禪寺”四字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新中國成立后,靈隱多次進行大規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針下,由木魚方丈住持,監院覺乘法師引領,以“充分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積極建設東南人間凈土”為發展目標,使靈隱這座千年古剎,法幢高樹,海眾安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目前,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道濟禪師殿、聯燈閣、大悲樓、方丈室、東西藏堂、東西碑室等建筑所構成,共占地一百五十多畝,殿宇恢宏,建構有序。大雄寶殿中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用二十四塊棒木雕刻鑲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莊嚴,氣韻生動,為國內所罕見。
靈隱自創建以來,高僧云集,文人薈萃,儒釋交融,談禪論道,一吟一脈早己蔚然成為文化大觀。此外,寺內還存有不少年代久遠的佛像、法器、經幢、石塔、御碑、字畫等歷史文物,這些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產使靈隱寺列入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序已進入新世紀,靈隱寺以其得天獨厚的佛教文化,宏偉壯麗的殿字建筑和秀美幽雅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海內外游客。靈隱它早已成為人們學佛、觀光、祈福、休閑的佛教勝地。
二、普陀山
沉睡在南海上的菩薩,在這里保佑著她的信徒,虔誠地上一炷香,暫時遠離塵世的喧囂。
普濟禪寺
普濟禪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善南信女的必到之所。
普濟禪寺簡介
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5289平方米。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
交通
公交旅游巴士在普濟寺東(百步沙)下車即到
活動
每年農歷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九日為三大香火期,期間不對舟山市民(憑身份證)免費開放。
不肯去觀音院
一座略帶日本風格的建筑,是普陀開山供佛之始。
不肯去觀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觀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觀音院。據歷代山志記載,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奉觀世音菩薩像回國,船經普陀山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愿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觀音過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云和島嶼青未了,梵雜風潮音更多。第一人間清凈土,欲尋真歇竟如何。”
交通
公交旅游巴士在紫竹林站下車,步行即到
潮音洞
潮音洞,潮水奔騰入洞口,聲若雷鳴。
潮音洞半浸海中,洞口朝大海,日夜被海浪擊拍著,潮水奔騰入洞口,聲若雷鳴,故名潮音洞。洞內怪石交錯,層層疊疊,頗有看點。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人稱“天窗”。若遇大風天氣,浪花飛濺,浪沫直沖天窗上。如遇雨后天晴,彩虹橫跨天際,就更贊了。
交通
公交旅游巴士在紫竹林站下車,步行即到
紫竹林
后人在此供奉觀音,栽種紫竹。
三、紹興
古時的吳越會稽,近代的魯迅先生故鄉,在古城小鋪內點幾碟茴香豆、品一壺老黃酒,體驗江東人民的悠閑生活。1、魯迅故里
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紹興魯迅故里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生活的故土,是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魯迅中路。經過2年多時間保護和修繕后,魯迅故里不僅再現了魯迅當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的原貌,還可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和近期恢復的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
這里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百草園,三味書屋,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咸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精心保護和恢復后的魯迅故里已成為立體解讀中國近代大文豪魯迅的場所,成為浙江紹興的“鎮城之寶”。
交通
公交乘公交車,可在火車站坐7、8、88路車或旅游觀光巴士直達。
紹興客運中心坐9路或者32路到魯迅路口下車。
杭州吳山廣場每天8:20亦有旅游專線車前往。
文化地理
歷史1953年1月,紹興魯迅紀念館成立,它是建國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紀念性人物博物館。它以魯迅生平事跡的宣傳教育、魯迅文物資料的征集保護、魯迅思想作品的科學研究為主要任務,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已發展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對外宣傳教育的一個“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觀,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1988年,魯迅故居(含三味書屋、周家老臺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紀念館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
1996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館;
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紹興魯迅紀念館一直來注重業務建設,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優質服務,為宣傳魯迅精神和弘揚歷史文化作出積極貢獻,贏得了廣大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評。紀念館全年對外開放,每年都有數十萬的中外游客前來參觀、瞻仰。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后蒞館視察、指導。
2002年,紹興市委、市政府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在魯迅紀念館原有基礎上,慎重決策實施 《魯迅故里歷史街區保護規劃》 。經過幾年來的保護建設和修繕,魯迅故里已初具規模。不僅保持著魯迅當年生活過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還恢復了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對存在于整個故里區域范圍內的一般傳統民居建筑,大都修舊如舊。
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建造的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代化展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在魯迅故里落成。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魯迅故里門票可憑身份證免費領取,包括魯迅紀念館、魯迅祖居、魯迅故居(含百草園、紹興民俗展覽、朱家臺門)、三味書屋。
2、沈園
一座原為沈氏私宅的越中名園,充滿著小巧精致的宋代園林風格特色,于亭臺水榭間蘊藏著一段詩人陸游與唐琬悲凄動人的愛情故事。
沈園位于魯迅中路,從魯迅祖居門前穿越中興路往東不出二百米。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初成時規模很大,占地七十畝之多,是紹興古城內著名的古園林。沈園為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故有“沈氏園”之名。沈園在196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沈園在宋代(960-1279)已是紹興著名的園林。據說,過去的沈園比現在大幾倍,是一位姓沈的紳士所建,故名沈園。由于園內建有樓臺亭閣,假山池塘,環境優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常來此游覽,賦詩作畫。
園中的葫蘆池、宋井、土丘三處為宋代遺跡,東北角的兩經清代(1644一1911)建筑已按原貌修復,并開辟了陸游紀念堂。同時,沈園用發掘出來的宋代磚塊,堆砌了一堵“沈園遺物壁”,壁旁立碑一塊,將中國著名宋詞研究專家夏承燾先生寫的陸游《釵頭鳳》鐫刻于碑上,背面是陸游與唐琬相遇40年后,陸游重游沈園而賦的一首詩。
3、東湖
紹興城東箬簣山麓,湖光瀲滟、水黛山青,秦始皇東巡至此駐駕飲馬。
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巖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游業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日本旅游機構交通公社,曾在同時游歷過杭州西湖與紹興東湖的日本游客中作過問卷調查,對東湖的印象超過西湖,可見對東湖的贊譽并非紹興人的自我感覺。
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后,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采石場筑起圍墻,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門票:25元/人
開放時間:7:30-17:00
建議游玩時間: 2小時
地址: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云東路
最佳旅游時節:4-10月
4、周恩來祖居
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富有傳統特色的黑色竹絲臺門,是周總理祖輩生活過的地方,因此周總理常稱自己是紹興人。
周恩來祖居“百歲堂”位于今紹興勞動路,舊稱寶祐橋河沿,掇木橋頭。瀏覽八字橋街區,周恩來祖居已在不遠。沿長橋直街向西,穿過中興路,走進勞動路不久就可以看到周恩來祖居。如果你乘坐公交車在解放路城市廣場站下車,就應該先參觀周恩來祖居,然后再游覽八字橋街區。
祖居是一座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祖居臺門上方“周恩來祖居”五個大字為陳云同志所寫。祖居原名“錫養堂”,因周恩來祖上曾有一位王氏壽至百歲,浙江巡撫授“百歲壽母”匾額而改名為“百歲堂”。祖居的房屋經過幾次修繕,但風格與結構基本保持原貌,周恩來的祖上世居在此,直至他的祖父到江蘇做官才移居淮安。
周恩來祖居共三進,每進之間有天井相隔,兩側有石走廊相通,整體結構規整,風貌莊重古樸,具有濃厚的紹興地方特色。由于年久失修,百歲堂曾有過損毀。
交通
公交火車站乘10路車或旅游觀光巴士到市婦保院下車,步行前往。
文化地理
歷史在城內勞動路上,相傳祖輩中曾有一對夫婦壽至百歲,故舊稱“百歲堂”。周恩來先輩世居于此,祖父任職江蘇時,遷居淮安。1939年周恩來到紹興,曾在此接待親友和各界人士,宣傳抗日救國,為抗日人士和鄉親書寫多幅抗日題詞,并填寫家譜。1984年,整修祖居時辟“周恩來史跡陳列室”,主要介紹周恩來在抗日戰爭時期來紹興的活動。
祖居原名錫養堂。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周懋章妻王氏壽至百歲,浙江巡撫特給“百歲壽母之門”匾額一方志賀,故又稱“百歲堂”。周恩來曾于1939年3月29日至31日回歸祖居,在這里接待過親友和各界人士,發表抗日演說,召開工人座談會,并給愛國人士和親友書寫了多幅題詞,指出光明前途,號召團結抗日,鼓勵青年學習,極大地鼓舞了故鄉人民的抗日救國熱忱,并填寫了周氏宗譜。八十年代,紹興人民政府對百歲堂進行整修,基本恢復原貌,儀門之上的“百歲壽母”匾額由顧廷龍補書,門楣上方的“周恩來祖居”門匾為陳云題寫。1998年3月,周恩來誕辰100周年之際百歲堂再次全面擴建,并在祖居對面新辟廣場,正中塑有周恩來全身銅像,以供后人瞻仰集會舉行紀念活動所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恩來祖上居住處。原名“百歲堂”。系具有明清風格的臺門建筑。占地面積2150平方米,建筑面積1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進。1939年3月28日,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回故鄉紹興時,在此接待各界人士和親友,書寫抗日題詞,填寫家譜。
四、烏鎮
偷得浮生數日閑,清晨在小巷走一走,夜里在河邊坐一坐,滿目所見,小橋流水人家。那一刻,甚至有一種錯覺,仿佛烏鎮等待千年就是為了等待我們的出現。東柵
這兒是茅盾故居所在,烏鎮千年的歷史積淀,飄逸的文化氣息都來自這里。
烏鎮東欄景區以其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古鎮旅游勝地。開放以來,烏鎮每年吸引二百多萬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成為浙江省年接待外賓數量最多的單個景點,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之一,并獲得聯合國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更是年連續三年進入“全國重點旅游景區旅游信息定點播報單位”系統。
西柵
夜幕降臨時,喝著小酒,看對岸樓臺上唱戲,或者到水邊放幾盞蓮花燈,都會令人心醉。
西柵位于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蘇、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與東柵以旅游觀光為主題不同,西柵打造的是商務旅游、休閑度假為主。 西柵二期與一期以保護古跡的目的不同,它是一個中國罕有的“觀光加休閑體驗型”古鎮景區,完美的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街區內的名勝古跡、手工作坊、經典展館、民俗風情、休閑場所讓人流連忘返,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泛光夜景氣勢磅礴。還有各類風格的民居特色客房和各種檔次的度假酒店,多家設施齊全的會議中心和商務會館,可供八百余人住宿;游客服務中心、觀光車、觀光船、水上巴士、直飲水、天然氣、寬帶網絡、衛星電視、電子巡更、泛光照明、星級廁所和智能化旅游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整體上創建了一個食宿游購逐漸完備的新型古鎮社區。
交通
其他到達烏鎮汽車站后,到烏鎮景區(東柵、西柵)的走法如下:
車站到東柵:烏鎮汽車站距離東柵約0.5公里。烏鎮汽車站下車,沿青鎮路往東,到青鎮路和植材路交叉口后沿植材路往北走,到子夜路與植材路交叉口后沿子夜路往東走,就能看到東柵停車場,往里走就能到達東柵景區入口處。
車站到西柵:烏鎮汽車站距離西柵約2公里。烏鎮汽車站下車,在車站門口坐公交車K350,可到達烏鎮西柵東大門;或下車后沿青鎮路往東,到青鎮路和植材路交叉口后沿植材路往北走,到子夜路與植材路交叉口后沿子夜路往西走,過烏鎮大橋,沿虹橋路往西,再沿昭明路一路往北,就是西柵景區南大門。
東柵到西柵:東柵距離西柵約1.5公里。沿著子夜路一路向西,過烏鎮大橋繼續西行,過虹橋路后一路往北,就能到達西柵景區的南大門入口;早上9:00~16:30,有東、西柵免費往返班車接送,大約30分鐘一班,也有人力三輪車和出租車等。
小貼士:烏鎮汽車站出口處有烏鎮景區旅游咨詢點,大家下車后有需要可以先在車站咨詢。
住宿
西柵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別,外殼是明清時期的,內有空調、直飲水、天然氣、寬帶網絡、衛星電視等,游人在古與今之間穿梭,享受著另一種“和諧”。西柵的古街上還“藏”著高級商務會館、SPA養生館、酒吧等最現代化的娛樂休憩場所。
五、西塘
典型的江南小鎮,白墻墨頂、小橋流水人家,弄堂幽深、千米廊棚創造出“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的奇景。
煙雨長廊
西塘有一條臨河的廊棚人稱“煙雨長廊”,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西塘的廊棚,雖是各家各戶自建,卻高低規格統一,非常整齊,沒有顯示貧富貴賤的意思。廊棚為磚木結構,晴天遮陽,雨天擋雨。
臨河的廊棚傾斜著從街頭面延伸到河邊。雨天的時候,漫步在煙雨長廊之下看著雨水沿著廊棚滑下,會心生一種懷舊的感覺。
交通
從西塘古鎮步行10分鐘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