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是浙江綠谷,不僅是浙江最‘年輕’的地級市,還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市,是民間藝術之鄉,是長壽之鄉……”在今天上午舉行的,麗水市美麗鄉村建設情況介紹會上,麗水市副市長任淑女向來自全國的網絡媒體記者們自信地說道。
麗水地如其名,冬暖、夏涼、春早,山清水秀,山好、水好、空氣好。近年來大力推動的美麗鄉村建設更是打響了“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這一區域品牌,一個“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現代型美麗鄉村正在逐步形成。
農家樂旅游綜合體促弄民增收
麗水有2850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16萬,占戶籍總人口的82.8%。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8855元,比全省低5697元,是浙江唯一一個農民人均收入不足萬元的地方。
“農民增收是我們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均收入墊底的位置讓我們‘鴨梨山大’?!比问缗f,我們不能一直守著青山過苦日子,我們要倉廩豐實、腰包鼓鼓,也要山水作伴、人情和美。
美麗鄉村的快速推進,正好為農民增收提供了良好支撐載體和發展機遇。通過發展農家樂旅游綜合體,特色優質農產品等方式,近年來麗水的農民收入保持年均13.9%的增幅,增幅連續四年位居浙江第一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連續五年呈收縮態勢。
2012年麗水全市農家了共接待游客705萬人次,收入達6.36億元。如青田洞背村依托門洞景區,推進整村改造,實現從原來常住人口不到50人的山頭小村,發展成年接待游客10萬人的麗水“十大美麗鄉村”。
任淑女透露,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可以實現破萬目標。農民生活和農村發展將踏上新的里程碑。
越來越多城里人被吸引到鄉村
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一些鄉村原本落后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水通了、電來了、馬路修道家門口,出門打工不再是村中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任淑女說,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不僅改變了農村生活品質,更提高了農村產業的快速發展。通過開辦休閑農業、農家樂等,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就地就近就業,既留住了農村人又吸引了城里人,實現了人員的雙向流動、城鄉互動。
除了人員的雙向流動,資源要素的就地轉化與整合能力也獲得了質的飛躍。自然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等成為農村資產、資本的發展因子,成為農村招商引資,發展農村經濟的生產動力,實現了城與鄉、資本與農戶的“共贏”。
“是美麗鄉村建設提升了我們山區群眾自我發展的意識?!比问缗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