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和種類的齊全,被世界旅游組織定為“中國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態旅游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雖然資源豐富,可甘孜州旅游業起步較晚,由于交通不便和嚴重的資金缺乏,發展相當緩慢。隨著二郎山隧道的開通和全州縣級公路的完善,旅游業發展開始提速。2013年是甘孜州旅游產業發展史上投入最大、項目最多、營銷最強的一年。全州實施旅游項目18個,完成投資20.22億元,同比增長59.3%;接待游客638萬人次、同比增長22%,實現綜合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75%。
2014年4月26日,四川省藏區旅游工作會議在甘孜州召開,標志著四川省藏區旅游產業發展進入提檔增速的時代。面對重大的發展機遇,甘孜州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究竟開發利用和發展情況如何?今后的路怎么走?本網記者日前就大家關注的問題與甘孜州分管旅游的副州長葛寧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目前甘孜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如何?近年來,甘孜州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葛寧:甘孜州發展旅游的時間在上世紀80年代,海螺溝是1989年,阿壩州的九寨溝是1983年,前后只有6年的差距,但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巨大的落差。從前年開始,州委州政府在產業發展定位上進行了大調整,優先發展旅游業,有序開發水電和礦產,加快發展中藏藥業、民族文化產業、特色農畜產業。過去把六個產業是作為并列的,發展就看它的自然走勢,現在我們很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旅游,以旅游業來統領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我們在發展路徑上做出的產業選擇調整,全域旅游是整個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戰略指導思想,分了兩個概念,一個從戰略層次上來講,全域資源,全境打造,全面規劃,全民參與,它更是從戰略角度上來說實際上是用這個定位來統領全州,特別是全民參與,并不是僅僅指老百姓參與,而是為了產業的發展,黨政各職能部門以及全體老百姓共同的事業。
全域旅游是集全州之力、全州之財在全州選擇一到兩個重點。目前甘孜州已統一認識,全域旅游不等于全面鋪開,是在經濟發展產業優勢的選擇上有重點,全州必須集中精力打造一到兩個重點,目前的重點是海螺溝和亞丁景區,希望把他們迅速建成。一個地方有了這樣的品牌以后,品牌效應也就出來了,而且很快帶動周邊旅游發展。
甘孜州目前確立旅游為主導地位,努力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具體做了哪些舉措?面臨了哪些困難?
葛寧:旅游目的地能否打造好我覺得關鍵一個問題是這些地方老百姓生活氛圍能不能有一種祥和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游客也愿意來。拿稻城亞丁景區來說,我們要求當地老百姓,早上起來見到游客用藏語向他們問好,起碼游客來了這里,會學會一句藏語,傳遞原住民對游客的態度,營造一種祥和友愛的氛圍。作為服務者,能夠給客人提供一種最高服務,一旦游客滿意,成為口碑效應后這種宣傳效果會更好,比在電視上或做任何宣傳的效果都要好,所以我更側重于加強自身軟硬件建設包括老百姓的教育,使游客到了這個地方感覺很祥和、很輕松,客人到這個地方就呆得住,旅游也就發展起來了。
我們在提出“全域旅游”這一戰略發展思想后,第一年工作更多的是灌輸優先發展旅游業的理念。從接受程度上,我們的群眾更容易接受這種發展理念,因為旅游對群眾來講能夠帶來直接的利益。這樣的工作持續到去年年底,效果就比較明顯,現在各縣對發展旅游的呼聲很高。但怎么做,能夠集中多少資金,難度很大,光靠招商引資也不行。實際上,越是落后的地方招商引資就越難。如果一個旅游點不打造成功,后期招商引資是引不來的。
甘孜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由于前期沒有把這個產業作為一個重點來打造,所以非??上?。如果要打造的話,我保守估計大概還需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真正把它打造好。甘孜州的旅游更像美國那種公路電影里,你只要開車在路上你就是主角,沿途景觀很漂亮,所以作為目的地打造很有價值。
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甘孜州有一半以上的國土面積是各類保護區,按保護區的規則來講,成立保護區應該設立管理局,設立管理局以后兩年內必須要有保護規劃,但我們只建了保護區,根本沒有搞規劃?,F在搞建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規劃的制定和審批,一般來講保護區規劃從開始生態調查報告到后期的規劃環評做完最快都要兩年,對于我們的建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
關于目前保護區的問題,個人建議國家層面學習國外國家公園管理方式,由地質結構冰川、野生動物、植物、水體等各種專業人才形成統一的工作班子來保護我們的保護區,加強保護區管理人員培訓教育,規范對各類保護區的名稱,規劃,開發,經營等行為,徹底杜絕對資源掠奪式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