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7日訊 5月26日,由中共紅原縣委、縣人民政府和阿壩紅原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環阿壩紅原機場旅游經濟圈核心區”旅游發展懇談暨項目推介會在蓉召開,旨在廣泛征求意見、聽取建設“大草原”核心區的建言謀策,研究紅原大草原旅游發展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宣“七大要素”,推動紅原旅游開發的新路徑。縣委書記何飚主持會議。
會議邀請省旅游局、阿壩州分管旅游領導、旅游規劃研究機構的專家、涉旅資深人士代表、涉旅企業、新聞媒體代表、部分自駕游愛好者、攝影家、驢友、旅行社代表等匯聚一堂,各抒己見迸發思維火花,暢所欲言深化思想認識,為紅原旅游發展和資源投融資問癥把脈、建言獻策。
會上播放紅原旅游形象宣傳片,縣長嘉央羅薩介紹紅原旅游發展情況,阿壩紅原機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鑒介紹機場情況,評選了紅原旅游形象宣傳語,展示了招商引資項目,舉行了旅游項目開發意向性合作簽約儀式等活動,達到了讓世界了解紅原,讓紅原走向世界的目的。
雪山捧起潔白的哈達,草原升騰彩色的祥云。
群山撐起綠色的帳篷,草原蕩起多彩的海洋。
紅原,1960年建縣,周恩來總理命名,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走進紅原,就走進了人類軍事史最壯烈長途遠征中最精彩的篇章,體驗堅韌、樂觀、敢于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紅軍長征精神,信心百倍邁向人生新的征程。
走進紅原,就走進了神奇夢幻的旅游勝地,徜徉繁花錦簇的五色花海,漫步廣袤寬廣的碧綠草原,遙望銀裝素裹的雪山美景,天上草原就是你心靈的家園。
走進紅原,就走進了一幅幅旖旎而秀美、古樸而燦爛的民族風情畫卷,感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安多游牧文化的神奇浪漫和草原兒女的熱情真摯,紅原就是你幸福的家園。
高原神鷹飛向世界
抓住省委、省政府確定建設“大草原”旅游區和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打造川西北生態經濟新的增長極,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設“環阿壩紅原機場旅游經濟圈”的機遇,縣委、縣政府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宣“七大要素”的提升和完善,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智,去冬今春 31項旅游重點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優良的旅游服務、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優良的旅游環境,積極迎接阿壩紅原機場正式通航。
阿壩紅原機場位于紅原縣龍日壩,于2012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屬于國內支線機場。距紅原縣城48公里,海拔3535余米,屬于高高原機場。該機場計劃總投資約9億元,按滿足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35萬人次、貨運吞吐量1050噸的目標設計。經5月15日民航西南管理局檢查阿壩紅原機場試航前準備工作,認為機場具備了試航條件,同意6月5日執行試航任務。通航后,從成都出發只需40分鐘就可抵達紅原機場,游覽美麗大草原、達古冰山后,再乘車前往九寨溝和黃龍旅游地,從九黃機場出發,反之亦然。實現紅原機場和九黃機場的雙打配合,構成川西北空中旅游環線,游客在3~4天內暢游大草原和九寨黃龍變為現實。屆時將實現九黃機場、阿壩紅原機場客源共享的“兩翼齊飛”和環機場周邊九縣旅游經濟聯動,進而形成繼大九寨國際旅游精品區之后的又一個新的大草原旅游經濟增長極。除率先開通成都航線外,還將逐步開通至重慶、西安、貴陽、昆明、拉薩、蘭州等城市直飛航線,并還將開通經停航線。此外,還將逐步開通沿海及東部大中城市直飛紅原航線。這片紅色熱土將成為離成都、重慶、西安等內地大城市最近的大草原。
紅原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大開放促大開發、以大開發促大發展、以大發展促大穩定,著力在生態立縣、文化揚縣上下功夫,加快推進魅力紅原建設,將生態做優、旅游做活,努力把紅原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矚目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堅持“生態為本、特色為根、文化為魂”的指導思想,加快環紅原機場旅游經濟圈核心區建設,打造全域無門票開放型大草原公園,大力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為廣大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為廣大農牧民轉產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促進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全縣上下要行動起來,為全域紅原旅游創造優良的法制、誠信、優美、秩序環境,做到人人是形象、處處是環境,用紅原特有的熱情好客、禮貌待客、誠信為客、詼諧樂客的良好風俗迎接八方客人的到來,讓八方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力爭把旅游業培植成為富民惠民的民生產業、對外交流的窗口產業和促進縣內外、省內外充分交流合作的和諧產業。
“三個結合”發展生態文化旅游
紅原處在長江黃河上游分水嶺,是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也是全省唯一的現代草原畜牧業試點示范縣,具有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的得天獨厚優勢。
推進生態與旅游相融。月亮灣、日干喬濕地、刷經寺森林、查針梁子、達格則、色阿柯河等眾多旅游景區景點風光秀美,讓人流連忘返。推動原生態自然、草原風光、民俗風情風貌為主題的特色旅游,利用森林資源設計背包客、攝影家和自駕游的游覽項目;推出四至五月看黑頸鶴、黃鴨(學名赤麻鴨)、綠頭鴨等雁鵝,六至八月賞壤口萬畝幸福花海、吸刷經寺森林氧吧、看月亮灣日出日落,秋看金色草原,冬嘗銀色草原等主題活動,零距離與自然接觸對話。
推進文化與旅游相融。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為讓游客有玩頭、留得住、住得下,精心設計“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多日深度游”線路,開發達格則寺“快樂的小路”、五月飛雪醉紅原、穿越日干喬濕地、“當一天紅軍”等旅游項目,瞻仰全國海拔最高的雅克夏山紅軍烈士墓,游覽川西北最大藏傳寧瑪派寺院麥洼寺。每年6月至8月,在方圓3萬畝的壤口幸福草原,游客盡情賞花朵、騎駿馬、玩飄流、坐高空滑翔、乘直升機俯瞰草原,看日出、攝雪峰、宿帳篷、數星星,拍婚紗、跳鍋莊、聽彈唱、講傳奇,吃手抓肉、喝酥油茶、嚼和尚包子、品壤口酸奶,與藏族美女們合影,天人合一,幸甚至哉!
推進農牧與旅游相融。重視農牧業與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結合發展,大力發展觀光農牧業。推出“當一天牧人”等活動,讓游客參與擠牛奶、牧牛羊、賽牦牛、制糌粑、挖紅軍菜等活動,購買刷經寺鎮野生菌類、綠色蔬菜、高原金針菇、壤口酸奶、蟲草、貝母等,讓群眾腰包鼓起來。延伸草原生態功能,依托牧民定居行動新村建設,打造特色魅力鄉鎮和精品旅游村寨,扶持有條件的牧民售畜減畜、轉包牧場,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建成規模牧家樂20家、家庭旅游示范戶1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