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政協召開新機場建設提案辦理協商會。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新機場計劃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軌道交通專線當年同時開通。根據目前的優化方案,乘客步行到最遠登機口僅需8分鐘。
航站樓方案
最遠登機口步行630米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領導小組已明確北京新機場建設計劃,即2014年上半年完成可研審批并盡快開工,2017年完成主體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涉及多個部門和地區的新機場利益協調工作已基本完成。航站樓建設方案已經形成共識,即在節能環保節約成本的基礎上,建成國內新的標志性建筑。噪聲治理也取得突破,本市及河北省配合民航局、環保部已完成環評報告評審等工作。
該負責人透露,今年將陸續開工建設一批新機場外圍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新機場軌道交通線,北起牡丹園,南至新機場,全長66公里,采用專用軌道線設計,實現半小時到達中心城。該項目將按照市場化方式建設,預計2018年完工。
關于航站樓的建設方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目前的優化方案,新機場航站樓旅客到最遠登機口的步行距離約630米,只需8分鐘左右。另外,航站樓設計高度由80米降為50米,功能分區合理,有利于提高運行效率,也有利于采取屋頂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設計。同時實施照明、空調分時控制,采用地熱能源、綠色建材、空氣凈化、溫濕度控制等綠色節能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
臨空經濟區
北京已規劃基本思路
此外,臨空經濟區建設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臨空經濟區地跨京冀,將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切入點。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已會同河北省聯合向國務院提出,與新機場建設同步規劃臨空經濟區。國務院要求北京、河北分別提出規劃建議。目前本市規劃建議基本思路已基本形成。涉及內容包括區域協同發展,強調規劃的調控,科學選擇臨空核心區的功能和產業,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等幾個方面。
在加強區域合作方面,本市提出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先行先試,創新臨空合作區管理和開發建設模式。同時,按照“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原則,京冀兩地協商GDP、稅收、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分配分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