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9日訊 據《人民網》報道,成都鐵路局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創(chuàng)建的全路首個職工網上精神家園——“成鐵微家園”正式投用以來,成為職工握在掌中的報紙,心里話、提建議的平臺,更是反映問題的“直通車”,受到職工群眾的普遍歡迎。
當前正是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的關鍵時期,涉及的單位和人員范圍廣、領域寬、數量大,與職工群眾聯(lián)系更直接、更緊密,讓職工群眾擁有更多、更暢通、更便捷渠道對話顯得尤為必要。在此時充分發(fā)揮微信快速、互動、廣泛、高度開放及免費等優(yōu)勢作用,推出面向職工群眾的“成鐵微家園”,應該不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問題,更應該是鐵路部門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聽民聲、納民意、解民憂的重要舉措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武漢市民之家時指出:“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聯(lián)系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由此可見,職工群眾,才是評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終極裁判。其實,職工群眾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終極裁判,評判標準并不復雜,就是看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和問題解決到了什么程度。據報道,“成鐵微家園”正式投用以來,共收錄300多條有實際內容的留言,形成留言處置單30多張,解決了職工群眾提出的實際問題,暢通了職工群眾的對話渠道。金杯銀杯不如職工群眾的口碑,得到了職工群眾的肯定,鐵路部門利用新媒體踐行群眾路線的做法就是正確的!
在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有的官員和政府部門對人民群眾的期盼與訴求不敢管、不愿管,甚至把小問題拖大、大問題拖炸,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成鐵微家園”為職工群眾提供新聞資訊、專人處置職工群眾留言、協(xié)助解決職工群眾訴求,雖然只是面對鐵路系統(tǒng)內的職工群眾,卻為如何服務職工群眾、暢通職工群眾反映訴求的渠道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典范。
當然,也許微信在以后會被其他更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取代,但以發(fā)展的思維、充分利用新興技術聯(lián)系群眾的思路不僅不會過時,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研究思考的課題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