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農歷六月初十,已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當天,昆明陣雨,最高氣溫26℃。
下午5時,從大觀公園賞荷歸來的廣東老人楊應群回到祥和老年公寓,準備小憩一下后用晚餐。最近7年,他都將昆明作為避暑之地。“廣東汕頭,每到夏天就三四十度的高溫,太熱,而這個時候的昆明,最高氣溫也只有30度左右,舒服。”楊應群說。
“昆明四季如春,氣候特別好,公寓里的人就像家人一樣,更給了我來這里過夏天的動力。”作為一名退休大學教授,楊應群認為是昆明獨一無二的氣候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他。
最近3年,和楊應群一樣,不斷涌入昆明度暑假的“候鳥”人群不斷增多。“大學生、中學生來昆明過暑假的占了四分之一,五六十歲的老人占了四分之一,其他人群占了一半。”市旅游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暑期經濟是昆明市旅游經濟的最高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昆明市接待游客總數為2279.89萬人次,同比增長13.12%;旅游總收入225.59億元,同比增長17.43%。
“昆明不僅是單純的旅游集散地,更是云南省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它服務全省、輻射東南亞、南亞。”昆明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黃峻峰說,昆明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多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比如石林,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氣候才是昆明最大的優勢。
然而,正傾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昆明,氣候資源在旅游發展中開發程度如何?市場認可度怎樣?發展還面臨哪些問題?怎么才能打好“氣候牌”?這些都值得探索。
“候鳥”避暑公寓一房難求
坐在祥和老年公寓的花園中,楊應群老人喝著自己泡的普洱茶,一臉笑意。他說,他從7年前第一次踏足昆明,就被這里的氣候深深吸引。
“如果不是去年的高溫,我對昆明的印象還僅僅停留在‘春城’的宣傳中。”這是第二年在昆明避暑的張藝梅老人的看法。她是福建人,三伏天的福建,同樣酷熱難當。她認為是四季如春的氣候讓她愛上了昆明。
祥和老年公寓作為昆明市首家試水旅游養老的民辦機構,從2005年創辦至今,已經成為很多“候鳥”老人到昆明避暑的不二之選。“至6月20日,我們128個床位已全部滿員,現在還不斷有外地老人打電話咨詢,要求住進來。”祥和老年公寓負責人周雨說,每年6月至8月底,總有十多位老人按時過來。
“無論從他們的口中,還有行動上,都不難看出,是昆明的氣候吸引了他們。”周雨說,老年公寓靠近大觀公園和滇池,空氣質量好,很多老人都把老年公寓當度暑假的“私人別墅”。
無獨有偶,可以承擔外地老人暑期度假住宿的昆明柏壽老年公寓最近兩年也是滿員。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6月至9月,該公寓接收了60名外地老人在此度假;2013年,這個數據上升為180人;今年,因為本地老人已經住滿,外地老人的住宿請求就被“無情”地拒絕了。
記者走訪發現,截至目前,除了祥和老年公寓、柏壽老年公寓等熱門養老機構已經滿員外,長青老年公寓等同樣滿員。
“候鳥公寓”的出現,事實上是昆明旅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注腳。市社科院副研究員尹峻認為,從“候鳥公寓”的發展中可以看出,昆明已逐漸從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今后還將進一步發展。
但就目前而言,昆明的旅游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春之城”的旅游困局
下午6時,從深圳舉家來到云南旅游的伊銳和家人在翠湖散步。看著翠綠的荷葉,欣賞著溫柔的垂柳,在家人的陪伴下,伊銳覺得昆明之行“太值了”。
白天玩金殿,晚上到翠湖劃船,第二天去石林九鄉,然后還要抽空到安寧泡溫泉。伊銳說:“本來是奔著大理麗江來的,可到了昆明,就改變行程,決定在昆明多待幾天,原因是昆明天氣涼爽。”
令人不解的是,更多到云南旅游的人卻將昆明當成旅游集散地。黃峻峰說:“平均來說,國內游客在昆明待的時間僅有1.8天,國際游客在昆明停留的時間也不到兩天。這說明,昆明的吸引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在海外市場方面,情況也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市接待海外游客43.95萬人次,同比下降2.28%。
昆明旅游面臨這樣的發展境遇,該如何應對呢?
近兩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昆明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也在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建設中不斷加大投入。黃峻峰說,昆明將建立適應國際化步伐的旅游產業發展平臺,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逐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規模,確保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設。
在建設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過程中,昆明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北京、上海等近50多個不同量級和類型的城市相繼以不同的名稱和方式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城市、世界旅游城市、國際旅游目的地等戰略構想。黃峻峰認為,與這些城市相比,昆明最大的優勢在于“四季如春的氣候資源、深厚的歷史民族文化資源、獨特的高原湖泊生態資源、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都市資源”四張王牌。
但是,要如何才能打好這些牌?最先應該打好哪張?
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王牌”
“我一年四季都這么穿,剛剛好,不熱不冷。”荷蘭人Yur指著自己的短袖polo衫說:“5年前第一次來到昆明,我就再也不想走了。”
Yur現在是昆明一所英語培訓學校的老師,到過28個國家,還騎自行車環游過尼泊爾,而現在已經在昆明結婚、定居。
“剛開始沒有弄明白為什么對昆明一見鐘情,住下來才發現昆明滿足了我所有的要求。”Yur說:“舒適的天氣和特色民族文化,讓一直樂于到處旅行的我第一次有了想停下來的想法。”
“昆明就是一個大空調!”市旅行行業協會會長段慶元表示,昆明的氣候,是旅行社的一張“王牌”,氣候好也是很多外地游客一來到昆明的感受。“特別是近幾年,過了端午全國就普遍高溫,昆明此時就占絕對優勢,隨著其他旅游產品的配套完善,各大旅行社的城市旅游氣候牌也越打越成功。”他說。
6月1日至8日,由昆明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的“春之昆明,避暑勝地”旅游推介洽談會在南寧、海口、廣州、深圳等城市舉行。與會者紛紛表示,昆明自然山水好,民族風情濃郁。通過推介活動,開啟了一扇了解昆明旅游的窗口。
與此同時,貴陽以“爽爽的貴陽”為營銷口號,全力打造中國“避暑之都”,成績不俗;而青島、西寧更是直接打出了“中國夏都”的旅游口號,同樣是反響非常。
在這樣的背景下,昆明的“氣候牌”要怎么打?看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應當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推動‘暑假經濟’向休閑經濟轉化,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破解集中消費帶來的結構性矛盾。”黃峻峰說,要長期打好氣候旅游牌,首先要尊重自然,珍惜上天賜予的氣候資源;然后要尊重市場,尊重旅游產業發展規律,以人為本,強化旅游產品及配套服務,讓市場選擇昆明,讓游客選擇昆明。
具體說來,就是要利用好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優勢,深入開發旅游資源,積極打造戶外康體、休閑娛樂、探險體驗、鄉村旅游等項目,并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結合世界自然遺產石林等唯一性旅游資源,加強整體包裝和營銷。
對如何打好“氣候牌”,尹峻認為可以學習貴陽的一些做法。比如以重大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避暑節”、“避暑季”等系列活動,不斷提高昆明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同時,還要緊緊圍繞昆明四季如春的特點開展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在主要客源市場舉辦宣傳推介活動;此外,也要舍得宣傳,在權威媒體、門戶網站以及主要客源地的重要報刊、公交站牌等媒體投放城市形象廣告,使國內外游客更好地了解昆明。
尹峻認為,“爽爽的貴陽”雖已叫響全國,但仍主要停留在身體上的涼爽和感官上的清爽,缺乏精品項目支撐和經濟效益的深層次發掘,以致吸引帶動力不足,這是阻礙旅游業發展的“內傷”。昆明要以此為戒,注意精品旅游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