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湖州終于跨入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昨天,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湖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明確將湖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至此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已達124座,這也是浙江省第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務院在批復中指出,湖州市歷史悠久,遺存豐富,太湖溇港文化景觀價值突出,城區傳統格局和風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湖州有著100萬年人類活動史、7000年農耕文明史、 2300年建城史,勤勞智慧的湖州人民歷經千百年的傳承和創新,在保留文化自身特質的基礎上,開放交流、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深厚底蘊、豐富內涵的地域文化,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產。
湖州是湖筆文化的誕生地、絲綢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的發祥地、“湖學”的興盛地和文化名人的集聚地。其中,太湖溇港文化是湖州歷史文化遺產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一萬里束水成溇,兩千年繡田成圩”,“溇港圩田”及其衍生的“桑基圩田”、“桑基魚塘”和運河網絡,構成了太湖南岸風華無盡的溇港文化帶。
自2011年9月正式啟動申名工作以來,湖州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相關部門群策群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湖州市名城保護與申報工作全面推進。為了將這些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好,擦亮本土歷史人文“底色”,湖州市陸續出臺了一批涉及名城保護、街區保護、文物古跡保護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名城保護、文化遺產保護逐步納入法制化軌道,并借此梳理湖州的歷史文脈。
不遺余力的保護,強有力的措施,讓湖州的歷史韻味濃郁了起來。目前湖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龍頭,有歷史文化街區、重大歷史文化遺產和重點文物古跡等組成的湖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體系。據統計,湖州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館藏文物4萬余件。非物質文化遺產149項,其中,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座、省級歷史文化街區3處。江南運河南潯段(頔塘故道)和南潯鎮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經3年,眾志成城,湖州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奏響了文化大發展最強音,增添了一張寶貴的城市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