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日報訊 山上茶園,山腳溪水環繞;茶園之間樹木成行錯落有致,茶園四周修筑了“竹節溝”,套種桂花、紅葉石楠等,梯壁青草層層綠。昨日,筆者在漳平市南洋鎮大冬坪看到了這樣一幅美麗的生態茶園景象。
為了提升漳平水仙茶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漳平水仙茶”特色精品,近年來,漳平市堅持走科技興茶道路,把水土流失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施“綠色、有機、無公害”工程。歷年來漳平無公害茶葉產品在省、市抽檢中全部達到國家質量標準。2014年,南洋鎮擁有水仙茶面積3.84萬畝,產干茶2568噸,實現產值4.8億元,僅茶葉一項,就占農民人均純收入9620元的92%。
與此同時,圍繞“南洋生態小鎮、旅游名鎮、美麗茶鄉”目標,把南洋生態茶園建設成為集生產經營、生態修復、示范推廣、科普教育、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特色農業示范區。目前該鎮已建成北寮、梧溪、紅林、南洋等村茶園公路47公里,砂石道路25公里,各類溝渠30公里,新建蓄水池56只,建設茶園防護林帶1500多畝。改造中低產茶園4500多畝。該鎮還引進外來客商和本地能人投資開發茶產業,加快先進科技推廣應用,建設了茶山節水噴灌3000畝,新建了茶葉集中加工區1個、茶葉清潔化生產流水線2條,清潔化家庭茶作坊287家、冷庫2座,延伸了茶葉生產產業鏈,打造一個融茶園觀光、茶業博覽、茶葉生產、休閑度假及茶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茶鄉生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