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訊 地處黃土高原上的貧困小縣如何尋求縣域經濟發展新突破?宜君縣近年通過發展休閑旅游,使經濟發展走上了“求變”之路。
宜君位于陜北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的結合部,經濟發展以傳統農業為主,而農業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十分有限。然而,在全國逐漸邁入休閑旅游時代之際,宜君縣委,縣政府看到了發展休閑旅游對促進宜君經濟振興與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于是,一份經過反復論證的《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成了宜君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新藍圖——生態環境良好且歷史文化厚重的龍山、云夢山和福地湖成了全縣“兩山一湖”核心景區骨架下的開發重點。縣上先后投入1.1522億元實施景區開發,并逐步完善了福地湖水上、岸邊的旅游設施,建成了云夢山鬼谷子紀念館、停車場、七星洞棧道等;又投資624萬元,開發建設了龜山文化園,全縣旅游景觀體系初步形成,僅去年就吸引游客55.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了2.92億元。
依托休閑旅游走上經濟發展“求變”之路,宜君縣委、縣政府還把旅游發展與城鄉居民致富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大力開發特色村鎮,讓農民主動融入旅游產業成長之路。到目前,全縣現已建成省級旅游特色名鎮1個、省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星級農家樂22戶。今年上半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到了18.5萬人次,總收入突破了1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該縣以蘋果、核桃、蕎麥掛面為主的土特產,以宜君農民畫、剪紙等為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也得到了良好開發,城鄉居民已從發展旅游中體會到了發展的實惠,支持縣域旅游發展的熱情空前高漲。
宜君縣縣長曹全虎告訴記者,休閑旅游作為改變宜君山區貧困面貌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破題之舉,今后我們將舉全縣之力持續推進,爭取用幾年時間將宜君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避暑休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