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在保護與修復自然生態系統中發揮了什么作用?邛海濕地的建設就給出了最好答案。9月18日,“2014美麗中國 四川林業在行動”來到了我省西昌邛海濕地,這里森林生態系統完好,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稱為“人類改善自然典范”的40萬畝飛播林環繞周邊,與邛海一道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邛海正在申報國際重要濕地公園和5A景區。
期待:邛海將成全國最大城市濕地
邛海水域及濕地面積31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具有供水、灌溉、調節氣候、養殖、旅游等多種生態功能。“邛海生態保護與濕地恢復”工程建設共分六期,2009年到2012年,已先后建成一期觀鳥島、二期夢里水鄉、三期煙雨鷺洲、四期西波鶴影濕地共8500畝。正在實施5期、6期濕地恢復建設12000畝,5期“夢尋花海”、6期“夢回田園”以恢復高原淡水湖泊濕地修復和珍稀魚類、鳥類棲息地重建為目標,建設步道觀光車道、節點景觀、生態小品,將天然濕地、農耕濕地有機結合,形成田園濕地。六期濕地全部建成后,邛海水域面積將恢復至34平方公里,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
實際上,林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在邛海濕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邛海濕地恢復工程通過退田還湖、退塘還湖、退房還湖、截污管網建設及水生、濕生植物種植等措施,湖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邛海區域環境全面優化。
實施:發展林業恢復邛海森林植被
漫步在邛海濕地公園,迎著秋風,呼吸著清新空氣,放眼四周,處處綠地,白鷺在青山綠水間競相爭鳴。游人們閑庭信步,好一幅和諧動人的邛海濕地山水畫。然而誰又能想到,幾年前邛海水體一度富營養化,邛海流域森林植被遭受破壞。西昌林業局的林業專家介紹,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量圍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自然泥沙淤積,使邛海水面面積從正常蓄水位的31平方公里降至27平方公里。加上近30年來的旅游開發、網箱養魚和農家樂的無序發展,也使邛海的濕地生態功能受到嚴重破壞。
要恢復邛海濕地,勢必要發展林業在保護與修復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從而實現“美麗中國”中的戰略意義。2002年,西昌成立了邛海總體規劃領導小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邛海湖濱帶恢復與建設、邛海流域森林生態建設等14個子規劃,控制邛海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勢頭,恢復和改善邛海生態環境,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保護邛海水質及生態平衡為核心的生態功能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