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0月5日專電(記者楊丁淼)作為江淮地區的歷史重鎮,安徽省合肥市有2300多棵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樹,但鮮有市民知道它們的歷史。然而國慶期間,不少在逍遙津公園內游玩的市民發現,古樹標識牌上出現了“二維碼”這個新面孔,拿手機一掃就能對古樹的“身世”了如指掌。
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了解到,國慶前夕,廬陽區為全區19株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掛上了首批“智能身份證”,除了古樹名稱、種類的文字信息,拿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獲知古樹名木的樹齡、樹種、養護責任人和古樹名木背后的故事,如同標識牌上所說“二維碼掃一掃,古樹名木全知曉”。
這批古樹包括白皮松、樸樹、銀杏、圓柏、麻櫟、廣玉蘭、榔榆等樹種, 其中二級古樹2株,三級古樹17株。
古樹名木是合肥歷史的見證,其中不少還蘊藏了相應的歷史故事和傳說。如肥西劉銘傳故居的廣玉蘭是清朝慈禧太后所賜;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讓董永和七仙女喜結良緣的“槐蔭樹”,相傳原型就在巢湖的姥山島上……
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全市古樹名木二維碼智能信息牌制作工作。今后每棵古樹名木的故事和它的樹齡、樹種、養護責任人等基本信息都將蘊含在一個專有的二維碼內。市民可通過掃描智能信息牌上的二維碼,進入合肥市古樹名木信息查詢平臺,查詢古樹名木信息和合肥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整體保護情況。
該負責人表示,古樹名木是優秀的旅游資源和文化遺產,需要相關信息和知識的廣泛推廣,利用二維碼技術,讓古樹名木貼上電子標簽,這樣更有利于人們認識和保護古樹,將促使更多市民加入到保護古樹名木的行列中來,也為今后古樹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