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振興徽州”群組織的來自黃山市中心城區的30余名“尋徽”網友避開人滿為患的的熱門景點,他們自駕拼車到歙縣深渡鎮的“土樓村”陽產,記者隨同網友們一起走進鄉村、親近自然,呼吸清新空氣,品味徽州先民的土樓建筑文化,充分享受休閑生態旅游的從容和愜意。
“土樓村”陽產村是歙縣南部的一個深山村, 400多年前老百姓躲避戰亂從河南鄭州遷移并發展成一個村莊,盡管處在千島湖黃金旅游線上,大交通十分便利,距離深渡碼頭不遠,然而處于地處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靠一條村村通道路與外界相連。陽產村為鄭姓居地,四面環山,山泉清澈,古木參天,是塊風水寶地。陽產村現有土樓房300多幢,196戶500多人口,目前村莊風貌和村中道路保持原生態。陽產村老百姓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己種的糧食和蔬菜,住的是冬暖夏涼的土樓,平均壽命在78歲,是一個“長壽村”。
“土樓村”山高路遠,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山寨,家家戶戶因地制宜用紅泥土筑房,房子以土樓為主,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它們均以青石砌磅為地基,再建土樓,土樓與土樓之間有石板或石板臺階或青石鋪地。無論是每一座單體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群,它都有一種鄉土的美感,體現出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布局合理、錯落有致,構成了神奇、古樸、壯觀、美麗的畫卷。
“陽產土樓”前幾年被攝影發燒友報道以后,倍受自駕游客、驢友、寫生畫家和攝影愛好者的青睞。記者了解到,縣政府和鎮政府指導村兩委圍繞鄉村旅游從村容村貌、環境衛生、交通安全、建設觀景臺、攝影點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目前陽產村已經有15戶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土菜館,辦起了家庭旅館。一位農家樂村民老板告訴記者,今年的“十一”游客特別多,每天來“陽產土樓”的都有幾百人,他家每一天都能夠接待好幾桌客人,黃金周以來已經賺了幾千元。據黃山市故園徽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振興徽州”群主程浩介紹,這一次策劃“陽產土樓” 尋徽之旅,在于讓網友們看到我們身邊原生態的具有濃郁古徽州特色的山區民居建筑,感受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