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虛宮一角
玉虛宮風采
金頂
南巖宮
跨越600年的歷史與傳說,直入云峰的金頂與險峰,神秘玄幻的道人與修行,這些都尚不足以來概況秋游武當的收獲,但當你來過才知自己亦會詞窮。無數人問道武當,或縱情山水,或觸摸歷史,或參透己悲,我在金秋尋得兩日游歷武當山,所見所感與大家分享一二。
玉虛宮:古時帝王居今日百姓園
玉虛宮其實并不只是一座宮殿,它更像是一座城。第一次走這里讓人驚訝的是無需門票,園內隨處可見休閑游玩的市民。當地朋友說,這里平常就相當于市民公園。
來武當山之前對玉虛宮的了解,僅僅是來自網上盛傳的“玉虛宮小一休”組圖,小朋友的萌萌噠讓人忍俊不禁。
置身玉虛宮,從門口的碑亭到最里面的大殿、從宮墻飛檐到一磚一瓦都能感受到曾經的威嚴。據介紹,明永樂年間“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玉虛宮是武當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是明永樂年間大修武當山時的大本營。
碑亭內安放著巨大的石碑,皆由石龜駝負,據稱石碑的內容有的是御旨有的是紀文,歷經數百年風雨它們依然屹立。
玉虛殿大門的正上方,懸掛的匾額是“清虛至德”,回來后查資料才知道,這四個字是康熙為武當山御書。這四個字,或許是舊時皇家的贊許,又或是道家修行的追求;問道武當,這是第一所得。
武當金頂:不只是朝圣
所謂金頂,是指武當山主峰天柱峰,峰頂上的金殿頗為神秘。從金殿的自身構造看,金殿是明代銅鑄仿木結構,高不過6米,導游稱這座金殿的各個部件沒有一絲縫隙。金殿當年是怎樣建造的?有一種說法是,曾北京制作好所有部件,裝船運至武當,然后人力運上山拼接建造而成。
天柱峰海拔不到2000米,但徒步攀登仍不是輕松的事情,當年的工匠們到底是如何運輸如何建造了這樣一座精妙建筑,這給人諸多猜想。
而關于金殿,還有更多玄秘給人遐想。
金殿內有一燈火長明,據說是從建造之初燃燒至今。“雷火煉殿”是金殿的另一個奇觀:因為金殿通體為銅制,本身會導電,雷電劈向金殿時火球翻滾,金光閃耀;且每次“雷火煉殿”都能除去金殿的灰塵或是銅銹,所以金殿不僅沒有任何損壞,而且又燦然如新。
在短暫的相遇里,我們未能看到這一奇觀,但對于這座仙山瓊閣,拋開歷史溯源,依然給人震撼。登頂遠眺,武當群峰盡收眼底。也許武當山不是最險峻的那一個,也不是最秀麗的那一個,但他一定是最神秘、最仙氣的那一個。
南巖宮:峭壁上的圣境
去南巖宮,必先可遠眺宮殿之全貌:藏于峭崖,依巖而建,古樸而清明。
游覽中得知,南巖宮又名獨陽巖、紫霄巖,是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的圣境。相傳唐宋時就有道士在此修煉,元代道士在此創建道觀,明代永樂重建,時有大小殿宇600多間。
站在南巖宮,可遠觀金頂,“萬山來朝”亦可觀;拾階而行,可見石刻“福壽康寧”,可拜龍首石……
與修行的道人相比,我僅凡夫俗子一名,游歷至南巖,無法體會“飛升”的境界。
縱觀武當山色與傳奇,感知與領悟或許需要更長時間;若偷得浮生閑日,問道問己便都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