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15日訊 記者從九寨溝景區管理局獲悉,為推進九寨溝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景區建設,拓展國際合作交流,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九寨溝管理局科研處鄧貴平博士于9月底前往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考察,并與黃石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史蒂芬·亞伯特斯(Steven F·Lobst)就國家公園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游客服務等進行廣泛交流。
交流過程中,鄧貴平告訴史蒂芬:這些年來,九寨溝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直努力走保護型發展之路,雖然旅游事業發展很快,每年接待游客很多,但九寨溝的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都保護的很好。一是重視科研。上世紀90年代中期設立科研處,后來又建立“九寨溝生態可持續發展國際聯合實驗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又被中國科技部批準建設九寨溝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依托這些平臺已經聯合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對九寨溝生態環境保護、旅游事業的發展、景區規劃管理等領域開展大量研究。二是重視現代技術的應用。游客可以在網上預訂門票、觀看部分景點的實景視頻、觀看38個景點的360度全景(類似谷歌街景),可以免費使用WIFI;建立了“智慧九寨旅游高峰指揮中心”,實現了景區可視化管理;使用了社會新媒體進行精準營銷,如微信、微博(類似于Twitter和Facebook);還在探索RFID和北斗導航技術在景區管理中的應用。三是重視環境保護。嚴格實行“溝內游、溝外住”,禁止外來車輛進入景區,游客主要乘坐綠色環保觀光車,修建了近70公里的生態棧道,使用了打包生態廁所,游客主要集中在諾日朗旅游服務中心就餐等,修建了污水管道,基本上實現了零排放。四是重視管理人才培養和員工服務技能的培訓。支持員工繼續深造,博士在讀和已經畢業的員工已超過10人,還選派部分員工到海外學習;淡季時選送優秀員工到著名高校或培訓機構集中提升學習;每年春季還舉辦近1個月的內部學習和培訓。五是重視社區參與。實施“保景富民”政策,讓景區居民參與到景區管理中來,努力確保他們的利益,讓他們享受旅游發展的好處。
聽完介紹后,史蒂芬說:“他還沒到過九寨,但九寨的確很漂亮,他很感興趣,希望將來有機會去看看”。接著,他較詳細地介紹了黃石國家公園的情況。黃石國家公園建立于1872年,是世界的首個國家公園,公園面積8900多平方千米,以地熱景觀和豐富的野生動物聞名,1972年加入人與生物圈,197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每年接待游客300多萬人。黃石國家公園非常重視科研,專門有一直隊伍從事基礎數據收集,他們也有自己的科學家,除自己做研究外,還和許多大學合作緊密,他們在“火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積極作用”和“通過引進狼群維護黃石生態系統”、地熱景觀成因及保護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另外,他們還于2012年成功舉辦了科學大會。他們對環境保護也非常嚴格,嚴格禁止人類干擾活動,嚴格防止外來物種,密切關注環境的變化并評估其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影響,另外,努力加強游客的環境教育。他們很重視規劃,和丹佛設計院合作密切,做規劃時也廣泛征集民眾的意見,通過規劃,來確保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他們很重視志愿者的組織和志愿者在公園管理和保護中的作用。
雙方還就保護經費來源、環境教育、游客安全、新員工的招募、氣候變化對公園的影響等進行了交流,未來合作進行深入磋商,并在科學研究、現代技術運用、人才交流、環境教育等方面展開廣泛合作達成共識。相信九寨溝景區、黃石國家公園攜手共謀發展,不僅將推動兩地的可持續發展,還將有利于找到九寨溝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景區建設應遵循的規律,為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