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晏縣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提高消費、擴大就業、優化結構、促進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全縣旅游業發展現狀重新審視,明確了建設“高原特色旅游縣”的總體目標,實現了發展理念的大轉變和景點開發的大提速。
通過開展村容村貌整治、“百企聯百村”、“黨政軍企共建”和異地搬遷,規劃整治18個村,建成4個農牧民新村、3個寺院廣場,打造了315沿線鄉村旅游景觀帶,著力引導群眾向公路沿線和城鎮集中,有力促進了餐飲、商貿等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全縣332戶農牧民從事或參與旅游產業發展,開辦商鋪22家、農牧家樂32家,旅游收入占到這些農牧民人均收入的43%。
重視旅游業與工業、農牧業園區建設互融共進,在藏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規劃建設采摘基地、購物中心、餐飲娛樂為主的功能區,積極探索旅游發展新路子。在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產業園規劃建設較具規模的餐飲城,推動園區向旅游消費要收入,有效延長了產業鏈。
堅持把城鎮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海晏作為西寧市1小時經濟圈唯一牧業縣、環湖北岸牧區城鎮第一站,積極把草原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到城鎮建設,縣城向“一街一景一特色”和城鎮與景區相帶動的方向推進,文化品味、整體形象和接待能力進一步提升,“留宿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堅持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捆綁聯建富有蒙古族文化內涵的馬背民族互動營和金銀灘水(冰)上樂園,有效整合了優勢旅游資源;借助環湖自行車文化快速升溫,建成全國最大的自行車文化旅游戶外運動基地,舉辦“金銀灘自行車文化旅游節”,形成了時尚、健康的新型旅游業態;依托厚重多元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推出以虎符石匱、藏鄉剪紙、民族服飾、動物標本、“夢幻海晏”宣傳光碟等一系列文化旅游產品,形成了文化搭臺、旅游唱戲的特色旅游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