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9日訊 記者從廣西旅委獲悉,樂業縣位于桂西北,總面積2633平方公里,總人口16.9萬,居住著壯、漢、瑤、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52%,漢族僅占48%。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尚習俗和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地區特質的重要表現形態,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目前,樂業民俗旅游已呈現蓬勃發展趨勢:火賣生態村有古樸的染布、制香、造紙等民俗,木房結構也獨具特色;馬莊母里亞母系氏族風情等風土人情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了解了民族風尚習俗的軌跡和人類文明演變的進程,……這些都體現出當地政府在旅游業發展中對民俗文化的重視,以及民俗文化對旅游的助推作用,兩者相輔相成。
在民俗旅游中,樂業政府緊緊抓住旅游消費中最有彈性的因素—購物環節。由于民俗旅游商品能夠滿足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又能展現當地的民俗文化。因此,當地大力發展具有紀念性、工藝性和實用性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濃厚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飾和工藝品,并在傳統產品上鞏固加強,新產品則加大力度開發,這些必將為樂業民俗旅游的成功模式提供強大的支持。
現在民俗旅游逐步成為樂業旅游業發展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將以它那傳統、神秘、迷人的風姿為五湖四海的游人展現11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筆者作為當地一名旅游工作者,更應當使它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