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日報宜州訊 “觀不盡的綠色,賞不盡的美景,這是宜州留給我的深刻印象。”日前,香港媒體記者藍女士到宜州市參加劉三姐文化旅游節活動,暢游宜州后感慨道。
近年來,宜州市圍繞建設“桂西北新型中等城市”目標,著力打造山水宜居旅游名城,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開展城區路網改造、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城市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時,以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工作為契機,大力實施旅游景區景點提升改造工程,完善旅游服務功能。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宜州市城區主干道龍溪路一標段和南山路成功通車,中心城區“六橫七縱”路網結構已形成,城市交通更加便利。地下人防商業街、桂劇院、城北市場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市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制定出臺“城中村”改造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劉三姐鄉、懷遠鎮李家寨新村屯等7個名村建設正有序開展,懷遠鎮成功申報自治區“百鎮示范工程”,馬山塘屯特色旅游名村、合寨村特色文化名村建設已完成。
綜合治理市容市貌。重點對城區主干道、重要公共場所、市場、學校周邊等區域的市容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并對城區飲食攤點進行專項檢查。今年1月至10月,共糾正占道經營6000余次,發放整改通知書700份,警告教育1100余人次,清理小廣告21400余處、橫幅400余條;規范許可審查餐飲單位62戶,監督檢查餐飲服務經營單位90戶次,對違章占道經營的夜宵攤發放整改通知書180份。推廣“黨領民辦,村民自治”清潔鄉村工作模式,建立群眾自主管理長效機制。目前,宜州市各鄉鎮基本建立農村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的模式,80%的自然屯建立完善了村規民約。
提升旅游軟硬品質。去年以來,該市著力打造民族風情游、歷史文化古跡游、絲綢文化游、休閑養生度假游、美麗鄉村游、宗教文化游等精品旅游項目。在此基礎上,努力推進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先后實施了馮京公園、會仙山景區、劉三姐故里等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各項工程進展順利;歌仙橋景區第一期項目已投入使用,計劃投資5000萬元實施二期工程;建設凱旋溫泉國際大酒店,預計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完成嘉聯絲綢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工作,目前,正將其申報為第五批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同時,提升改造鄉村旅游點,馬山塘屯獲“廣西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示范”、“廣西特色旅游名村”稱號,劉三姐鄉獲“廣西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示范”稱號。
“政府想得周到,建了一個規模這么宏大的公園,老少婦孺都能受益;每到周末,這里的周周演活動為宜州草根演員、為宜州普通市民提供了一個相互溝通的平臺,演員們演得精彩,市民們看得盡興。”家住宜州山水宜人小區的藍老師提起市民文化公園如此贊譽道。
近年來,宜州先后榮獲廣西“南珠杯”優秀城市、廣西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名城等稱號,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旅發委中期評估。截至10月15日,該市今年共接待游客201.71萬人次,同比增長37.64%;旅游總收入達16.62億元,同比增長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