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召開后,嘉興市旅游部門迅速予以貫徹落實,并要求將學習好、落實好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圍繞建設運河國際旅游休閑城市,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提出了從“五個著力”上下功夫,切實推動全市旅游產業轉型發展。
一是多元化投入,著力抓好項目開發。通過“上項目、建精品、優特色”,切實落實好扶持政策,力爭在旅游用地政策、稅收減免等方面有新突破,以引導社會多元投入,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與建設,推動北部濕地、溫泉新城等重點項目落地。緊盯前期在建項目,積極推進西塘康輝一期、鹽官百里長廊、烏鎮平安雅達等85個項目的開發進度,確保全年完成投入超過70億元。
二是多產業融合,著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旅游與農業、工業、生態等資源性融合,結合“五水共治”、新型城鎮化及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啟動鄉村旅游“五個一”創建,開發建設一批旅游風情小鎮、生態休閑農莊、旅游特色村、特色主題民宿和精品農家樂經營戶。挖掘一批工業旅游資源,指導推薦桐鄉港龍木業、平湖伊思佳等企業創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推動旅游與皮革、絲綢、毛衫等地方優勢產業融合,依托專業市場,培育發展一批特色景區,積極引導嘉善木雕城、桐鄉世貿中心等企業開展創A工作。加快打造一批以購物、美食等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區,加快扶持一批群眾參與性強、傳統氣息濃的文化旅游活動。
三是多業態發展,著力打造休閑品牌。按照“一核三帶多點”的空間布局,構建多元發展、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加快實施《嘉興市區旅游目的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休閑度假旅游新景新品,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推進街區景區化改造工程。抓住大運河申遺成功的歷史機遇,以“月蘆文杉”為重點,加快推動運河沿線的項目開發,包括蓮泗蕩、三塔、烏鎮、石門、崇福、長安、許村等運河沿線的一些古鎮、村落、歷史遺跡的保護發掘。注重文旅結合,將網船會、雙廟渚蠶花勝會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整個運河旅游開產品體系。加強對現有的都市休閑旅游資源進行策劃包裝,有效串起文化體驗、水上游覽、夜間休閑、購物娛樂、特色餐飲等產品,以豐富的業態延長游客的逗留時間。
四是多角度突破,著力推進主體轉型。努力打破單一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推進上下整合、跨界聯合,積極打造新型旅游企業。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建立完善促進旅游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激勵機制,打造一批旅游企業品牌,支持旅游企業做大創強。圍繞“2014中國智慧旅游年”主題,深入實施《嘉興市智慧旅游發展實施意見》,大力推動電子商務在旅游體驗、產業發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鼓勵景區、飯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開展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建設。
五是多渠道拓展,著力提振旅游消費。利用市場化手段引客,結合以獎代補方式,支持旅行社、景區等市場主體自主招徠游客,有益嘗試拓展濟南、揚州、南通等潛在目標市場。借助合作方式塑形,加強與運河沿線18個城市聯盟合作,開展“十個一”工程,共推沿線旅游資源。通過節事活動造勢,發布秋、冬旅游主題,全新包裝采摘休閑游、水鄉古鎮游、濱海觀潮游等特色線路。深入開展“嘉興人游嘉興”活動,擴大《嘉興旅游護照》發行范圍,完善各項優惠措施。舉辦上海(嘉興)旅游推廣活動,重點吸引大學生等自助自駕游客。承辦中國(浙江)國際旅行商大會,邀請海外旅行商到嘉興進行實地踩線,包裝策劃具有國際化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