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持續增強全民節約、環保和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實現河南經濟的永續發展,讓天更藍、山更秀,讓城市更加宜居,讓鄉村更加秀麗。這是美麗河南建設的基本內涵。河南省旅游業要在美麗河南建設過程中做出積極的貢獻,就必須加快旅游立法的步伐,推動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
河南省旅游業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旅游資源開發取得顯著成效。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逐步被培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黃金旅游線。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為特色的文化觀光、尋根朝覲以及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得到大力開發。沿黃文化旅游經濟帶和嵩山文化旅游經濟區、伏牛山旅游經濟區、太行山旅游經濟區、桐柏—大別山旅游經濟區、豫東平原文化旅游經濟區發展得到大力推動。
旅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旅游業發展大環境得到改善。外部交通條件不斷完善。以鄭汴新區為核心、建成覆蓋中原城市群和其他省轄市的一小時交通圈、半小時交通圈。內部交通網絡持續改善。高速公路、國省道的改造建設,實現了河南省區域內交通便利化。旅游景區的通信、供電、給排水、消防、旅游標示等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完善,夯實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
旅游招商引資成績斐然,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據統計,2011年至2013年走出去舉辦河南旅游產品暨旅游項目系列推介活動,全省共完成旅游招商簽約項目275個,簽約金額達3588.57億元。
旅游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依法治旅工作得到加強。
河南省相繼出臺了《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鄭州市嵩山歷史建筑群保護管理條例》、《洛陽市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等專門性法規。伴隨著國家《旅游法》的頒布實施和河南省即將修訂的《河南省旅游條例》,旅游法制建設將邁上一個嶄新臺階。
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持續增長,旅游業的帶動作用效果明顯。2013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內外游客總人數為4.1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3875.5億元。其中入境游客207.33萬人次,同比增長8.68%,入境游客創匯65997.5萬美元,同比增長7.94%。旅游業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為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當前河南省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經營和管理理念相對落后。全省旅游業在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方面還呈板塊化發展模式,尚未形成鏈條化、產業化發展,沒有形成應有的合力,產生不了倍加效應。
體制和機制創新不足。現階段旅游景區采用的管理體制多種多樣,各種管理體制和模式混亂,呈現多頭管理、利益交叉的局面,管理不規范,管理漏洞多,旅游管理體制創新不夠,阻礙了旅游產業發展。
產業化水平還不夠高。河南省旅游業缺乏綜合性的大型旅游企業,旅游產業總體規模還不夠大,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還不夠強,亟待提高旅游產業化水平。
文化內涵挖掘還不夠深入。對中原文化內涵挖掘得還不夠深入、文化傳承創新力度還不夠大、還沒有充分發揮中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服務接待的旅游基礎建設還不到位。全省一體化的旅游集散地和服務站點還沒有形成規模,智能化旅游導服平臺還未發揮其積極作用。
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發展還不協調。河南省旅游呈“內熱外冷”格局,大量是出境客流,入境客流僅占總量的12%。
人才隊伍很不穩定。旅游經營企業規模小、分布散、實力弱,從業人員的收入低,行業認同感較低,從業自豪感不強。因此,旅游人才流失嚴重。特別是入境旅游,外語人才的不斷流失導致導游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下降。
加快旅游立法步伐,推動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
完善旅游業發展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職能,全力推進旅游產業的布局調整,使河南旅游業在快速完成以硬件建設、數量擴充為特征的外延發展,逐步轉向以軟件建設、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發展。加強政府對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職能,樹立全局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謹防急功近利的開發模式。進一步完善法規標準,形成綜合協調、部門聯動、分工協作、統一行動的旅游綜合執法機制。
完善旅游業發展的投資和融資管理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融資政策,加大引導性財政投入,對國家和河南省投放“美麗河南”的發展資金、世行貸款資金等款項,可優先用于文化保護、扶持發展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納入國民經濟計劃。依法征收旅游事業發展費,按照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確定旅游項目的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積極的用地政策,保證美麗河南的旅游項目及綠化、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用地。實施簡化的審批程序,開通綠色審批通道。
完善旅游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開拓河南智慧旅游體系建設。完善旅游設施安全保障服務體系,加強旅游安全預警與風險防范。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推進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務功能。完善旅游便民惠民服務體系,推進更多的旅游資源優惠或免費開放。
有效整合提升旅游產品,創新開發新產品。突出旅游產品的文化傳承主題,注重文化旅游產品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適時推出“定制旅游”服務模式。文化傳承類旅游產品的產業體系要把旅游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有機結合,包括文化主題公園、文化旅游創意、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傳播、文化演藝表演等。
全域旅游化發展,打造“中國人的心靈故鄉”。推動全社會參與旅游業,打造居民友善度高,廣受游客好評的傳承創新文化型旅游目的地,實現城鄉景觀特色化、主題化和地方化發展,從而全面推動河南省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深挖文化內涵,創新發展模式。傾力打造“中國人的心靈故鄉”,使旅游產業發展成為整合所有產業的“大通道”。
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旅游質量
加強市場研究,及時掌握旅游市場的發展變化趨勢。制定河南省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升旅游供給水平,增強入境旅游吸引力。提高導游服務水平,豐富導游語種,提升導游素質,滿足入境旅游發展的需要。加強和加快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地方和企業聘請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域的旅游市場開發顧問。充分調動高校科研力量,對河南省旅游重點市場進行跟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