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即墨市金口鎮政府獲悉,入圍第二批全國傳統村落和生態文化村的清朝古村鳳凰村,正式啟動明清古建筑、古院落保護性修繕和凰山魁星閣原 貌復原工程。當地旅游局和政府將請來北京建筑專家,對古村落展開調查,劃定保護圈進行保護性修繕。據介紹,下一步金口鎮將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名鎮,7000 年北阡大汶口文化遺址上,將有望建原始部落古城。
現狀: 村中藏著二品大員古宅
走進即墨金口鎮鳳凰村,就像穿越了時空,這里青石古巷,木門青瓦,近百處具有明清時期的南方建筑特色的古院落,將大家帶入了歷史的記憶之中。即墨市金口鎮 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作為“國家傳統村落、國家規劃試點村莊”的鳳凰村,目前大部分古建筑保存完好,仍保留原閩浙故居建筑風格的明清建筑有60處,建筑 面積達12000平方米。其中,存有二品官員住宅7處,七品以上官員住宅20多處。另遺存有200多歲雪里紅樹4棵,300多歲古銀杏樹2棵,房氏祠堂遺 址1處,牌坊遺址兩處,村東準堤庵遺址1處。
記者在鳳凰村看到,大部分古建筑都保護得十分完好,特別是一些古代二品官員的老宅,透過一磚一瓦和精美的木、磚雕刻,仍然能顯出當年的輝煌。四合深院內的一件件石器和大木門,仿佛在述說著清朝官吏家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發布: 劃出保護圈 修繕古建筑
“這次保護性修繕工程,將對瀕臨倒塌的一些古建筑和古院墻進行修繕加固。”據介紹,從2010年至今,當地村民4年沒有動過一片瓦,60多處古宅得到了 很好有效保護。村民的房子需要裝修必須到村里申請,村里向上級申請,一般情況不允許改動,必須保持古宅的原汁原味。加上政府加大了對文物販子的打擊力度, 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提高了,都知道歷史的財產要珍惜。歷經風雨,古宅的部分院墻破損,為了恢復原貌,當地政府將請來北京古建筑研究院的專家前來進行保護性 修繕恢復。
“這次將對部分局部破損的地方進行加固和修繕,保證原來的古建筑面貌。”據介紹,本月起,鳳凰古村的保護性修繕工程全面啟 動。經過現場調查,專家將根據損壞的建筑,進行原貌修繕,特別是一些古宅的院落和石墻,將得到進一步修繕復原。比如一些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的精美木雕,這 次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進行保護。據介紹,鳳凰村作為2013年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通過這次修繕,將重新煥發出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