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成都11月19日訊 生態溫江,人居天堂。作為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的發祥地,成都溫江先后榮獲國際花園城市、中西部首個國家生態區、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全國第三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區等多項桂冠,素有“金溫江”的美譽。
獨具魅力的先天稟賦,跨越發展的強勁態勢,并沒有使溫江人就此滿足;以民為本、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
那么,到底是什么塑造了這座城市“城景相融、山水相依”的非凡氣質?成都溫江給出了答案:作為一座負責任的城市,溫江區立足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始終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最根本的戰略,堅持抓生態環境就是抓生產力、抓生態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共創共享優化環境,努力打造建設生態文明的示范典型,積極爭創中國生態文明特別實驗區,為推動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有益探索!
如今,一場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總抓手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深度變革,正在溫江大地蓬勃興起。
不斷創新
以生態文明牽引新型城鎮化建設
“地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環境更優美了……”這是人們對溫江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
近年來,成都溫江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科學合理謀劃全域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以自然化、森林化和多樣化為追求,大力實施綠色生態“五大工程”(綠色工程、藍天碧水工程、城市寧靜工程、環保設施建設工程)構建綠色環保、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努力使溫江的地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環境更優美。
而且,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綠色生態區保護制度、現代化環境管理、多元化投入等機制上,溫江依然力求創新,構建起生態環境保障體系,建立起重點開發、優化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分類的保護機制;實現了生態環境管理的信息化。
在溫江,逐漸構建的社會生態體系,與培育繁榮發展的生態文化,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分不開。近年來,溫江著眼社會及其所處的生態環境的有機統一體,堅持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貫穿于社會建設的始終,大力構建和諧溫江,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據了解,成都溫江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生態科普活動,營造了人人建設生態、人人保護生態、人人享受生態的社會氛圍;推進公眾的法治教育、規則教育,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和義務意識,養成遵守規則、尊重契約的現代公民行為習慣。并借鑒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建立全區群眾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全面提升群眾的知識水平和文明素養。
目前,成都溫江已形成充分運用公眾力量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從“政府依賴型”轉向“公眾參與型”的生動格局。
在生態環保方面溫江不僅集中了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再插上了資金的翅膀。據統計,近年來,溫江不僅加大了財政投入,而且鼓勵民間資金和團體參與生態建設和保護,現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6億元,吸納社會資金25億元,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良性投入機制。
不斷修復
變農村發展瓶頸為城鄉融合亮點
在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的道路上,溫江還著眼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破解制約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入手,積極變革單純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型經濟方式,堅定不移走高端化、生態型、內涵式產城一體發展之路。
近年來,溫江將農村污染防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實施“3優、4助、5大”工程,點面結合,全力打造村容整潔、村美人和的溫江鄉村新美景。
所謂“3優、4助、5大”工程,即溫江實行了“環保項目安排優先,環保資金支持優先,環保審批服務優先”的“三優”政策,建立“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農民自助”的“四助”投入保障機制,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禽畜養殖污染治理、村鎮垃圾集中處理、農村化學品污染防治“五大”行動,全方位推動農村污染防治工作。
通過農村環保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農村環境管理保護體制與長效機制的建立,以及污水截流治理、河道河堤生態修復等工程項目的全面實施,過去那些曾經制約溫江農村發展的瓶頸,現在正逐步變成我們建設美麗鄉村、統籌城鄉發展的新亮點。目前溫江以花木產業為基礎,生態觀光為提升,有機農產品加工為延伸,一、三產業相互融合的產業效應逐漸顯現。
在今后的生態文明建設中繼續把農村污染防治作為重點部位來抓,推動鄉村與城市的無縫融合。
不斷堅持
以綠色轉型構建產業生態體系
溫江清醒的認識到,要在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迫切需求之間尋求到平衡點,以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綠色轉型就是自己未來的方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來,溫江堅持優化增量、提升存量、淘汰落后的思路,堅決清退閑置、污染、高能耗的項目,著力推進第三產業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由外延向內涵發展。全面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嚴格環境評估,對項目準入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
統計顯示,三年來,溫江先后開展農村面源污染專項整治,取締、關停和搬遷34家污染企業,治理68家企業,關閉養殖場1000余戶,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騰出了空間。
不僅如此,溫江還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取向,全面推行“農業原生態、工業可循環、三產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都市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經濟體系。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著力構建食品飲料、生物制藥、電子信息三大工業產業集群,以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著力構建高端商務、文化創意、醫療健康、運動休閑、生態旅游五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通過結構調整優化,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三大新城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企業落戶,集中了溫江90%以上的投資,重塑了溫江的經濟版圖,構建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不斷創新,環境綜合治理的不斷深入,生態系統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生態溫江已演變為一個“宜人之都”。
如今,人文底蘊與自然生態相融的金溫江,不僅是一座加速崛起的宜業宜居宜游國際化衛星城,還發揮著生態效應、社會效應、可持續利用效應,為全國作出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