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土家發源地、巴人故里、“長陽人”故鄉,人文歷史積淀無可比擬。紅六軍誕生于此,賀龍九進長陽播撒革命火種……坐擁“紅綠”寶藏,“金山銀山”觸手可得。天賦異稟的長陽,如今正煥發文化旅游融合的“綠之魅”。
伴隨清江梯級開發,長陽縣委、縣政府按照“全域旅游、全景規劃”理念,把文化旅游作為戰略支柱產業來抓,著力做活“食、住、行、游、購、娛”及金融、科技“八要素”,旅游業從無到有,在融合中“創新、整合、轉型”發展,串起了綠色產業的“金項鏈”。
青山綠水為卷,民族文化作軸,文化旅游十年融合聚變。長陽旅游業連續高速增長“八連冠”,強勢領跑宜昌旅游,以長陽南曲、山歌、巴山舞為代表的巴土文化蜚聲中外,清江畫廊風景區更是幾大步邁入國家“5A”之巔。長陽清江地質公園被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今年1月至10月,全縣共接待游客473.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8%和26.8%。
特色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健康之城;花園之都、美麗鄉村、土家之源、休閑勝地,“兩句話”極致表達長陽41萬人民建設“都市后花園”的美好愿景。
“全域旅游、半壁江山”。長陽力爭五年內,實現年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綜合收入100億元目標;清江畫廊進入中國馳名商標和上市公司行列。
如今,150公里的長陽清江黃金岸線,方山石林、鹽池溫泉、清江春天、云榭村莊、佷陽古鎮等生態文化旅游項目集群正風生水起,3430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流金淌銀。去年8月以來,全縣共引進重點旅游項目25個,總投資達到50億元以上。
每年設立一千萬元的旅游產業基金并逐年遞增;重獎新評定的國家A級旅游景區、新獲得省級以上名牌旅游商品稱號的旅游企業及四星、五星農家樂;縣領導掛帥聯系十大重點旅游項目、十大旅游重點村和十大重點農家樂;建立旅游項目績效評估與退出機制……
長陽正悄然孕育領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更大“底氣”—“一江兩岸”、“一城兩區”,山水為軸;產城一體、產城共榮,低碳為底,全面對接“宜昌半小時都市圈”,秀美的長陽“山水名城”呼之欲出。把縣當城建、當大景區建,6平方公里的長陽“丹水新區”,融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旅游一體化,大手筆支撐“縣城升級版”。
投資近30億元,先后建成龍津星城、清江山水、長陽新城、清江古城等一批高品位的城市新區。
如今,眾城捧月,長陽呼應宜昌大城夢。
鎮鎮有規劃,村村有藍圖。龍舟坪、磨市、高家堰“四化同步”新型城鎮先行先試,引領長陽新農村建設如詩、如畫……
放眼未來,作為世界級水電旅游名城重要組成部分、“鄂西圈”核心景區和武陵山旅游龍頭,生態文化旅游“長陽名片”必將吸引世界目光。
這里,山美水美人美;
這里,宜居宜旅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