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南頻道12月18日電 近日,記者從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游局獲悉,今年1至11月,全縣共接待游客325萬人次,同比增長20.7%;旅游收入5.3億元,同比增長24.8%;接待過夜游客46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9.7%。 “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后,保亭的旅游市場不降反升,這與我們對旅游的總體規劃和定位是分不開的。”保亭縣旅游局局長高淑蘭說,在海南旅游業受到各方面影響時,保亭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對現有旅游產品進行了開發和促銷,逐漸使保亭成為了海南中部旅游集散地和綠色旅游的樣本。
保亭溫泉。
拓展客源渠道 向市場要效益
今年以來,保亭加大旅游品牌宣傳力度,通過“清涼一夏·三亞度假”旅游推介會等活動,赴重慶、南京等地開展旅游營銷活動,精心推出的“森”呼吸、溫泉浴、民族風和雨林游等旅游產品,進一步擴大保亭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依托特惠季“天貓”旅游大賣場等線上活動,也增加了島外客源市場的份額。
與此同時,島內市場也同樣受到重視。今年5月底,借助端午節的契機,保亭的旅游企業一起在海口搭建夏季營銷推廣平臺,舉辦旅游推介晚會、黎苗歌舞表演,鎖定海口市民、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海口大中專院校學生等目標客戶群體,進一步開發自駕游、家庭親子游、畢業季暑期旅游市場,推出夏秋季特色旅游產品和套餐,激活了海口客源市場。
游客在享受雨林溫泉SPA。圖片由保亭旅游局提供
依托生態核心區 做出精品旅游
作為海南中部核心生態區市縣之一的保亭,如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成了當地決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高淑蘭表示,保亭旅游業正在向著特色精品游邁進,不但不會粗放式的開發,反而要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來提高旅游產品的附加值。
七仙嶺君瀾度假酒店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酒店每年都會有一批太極愛好者相聚于此,短短一周時間里,他們在潛心修行技藝的同時,呼吸著高負氧離子的空氣、吃著綠色食品,這種度假方式極具品質。
記者在明道七仙嶺溫泉酒店看到,緊挨酒店的一塊山間小盆地,是酒店從農民手里租過來,開出了一塊“微農莊”區域,其中有“稻田抓魚”“稻田插秧”“采摘野菜”等幾個區域,平時請農民管理耕種,住店客人參與干農活,讓客人在入住酒店的同時,也能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
“保亭的自然資源獨特而又脆弱,我們只有在旅游產品里突出‘精’,為目標人群私人訂制,才能獲得生態和發展共贏。”高淑蘭說。
呀諾達景區觀海平臺下雨林滑索。
黎族群眾在海南省保亭縣檳榔谷旅游區內進行文藝表演。新華社記者 侯建森攝
以點帶面 形成保亭“大旅游”
保亭南部的“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緊鄰三亞,正是借助“大三亞旅游圈”優勢才讓該景區成了外來游客了解保亭最早的窗口,而在該縣北部的“七仙嶺溫泉度假區”則依托于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吸引了島內游客青睞,但在保亭旅游景點逐漸被更多人了解甚至是光顧過以后,如何形成保亭自己的“大旅游”就成了當地旅游部門新的課題。
“今后,我們將在做好、做精原有旅游景點的基礎上,差異化的完善和開拓出新的產品。”高淑蘭說,現在已有了“熱帶雨林休閑路線”“黎苗風情路線”“高爾夫體驗路線”“特色農家體驗路線”等,今后還將著重推廣保亭的石林、溶洞等資源,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形成保亭的“大旅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