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段劉禹錫筆下的經典名言,幾乎盡人皆知;其生前所居陋室,也因此被寫入中學課本,成為含山縣的知名景點。在馬鞍山,像陋室這樣因美文名句被錄入中小學課本的景區不在少數,如天門山、褒禪山等。近年來,馬鞍山市抓住特色旅游資源,推出了“課本上的馬鞍山”主題游創意,融旅游、文化、教育于一體。近日,該市旅游局又推出了首批研學旅游基地,完善研學旅行城市建設。
“《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的‘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使研學旅行成為國民教育的形式之一。馬鞍山因為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于2013年推出了‘課本游’。 ”馬鞍山市旅游局局長胡支農介紹,以李白、王安石等為代表的文壇巨匠,為馬鞍山的人文自然風光留下許多傳世佳作。據統計,教科書上與馬鞍山有關的課文有近10篇。 2013年,該市提出“課本上的馬鞍山”主題游,以此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來開展。去年,該創意使馬鞍山市榮獲了皖南國際文化示范區“十大創新型旅游景點”的榮譽稱號。
研學旅行是將旅游、文化、教育融為一體,以旅游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為挖掘文化要素,打造文化性、趣味性強、參與度廣的研學旅游品牌,2013年以來,馬鞍山市通過編寫《“課本上的馬鞍山”故事會》,制作“課本上的馬鞍山”研學旅行網頁和手機WAP網頁等措施進行研學旅行推廣;旅游局與教育局等單位合作制定了適合中小學生旅游的線路,利用節假日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去年,利用暑假來該市開展“課本上的馬鞍山”研學旅行的合肥、南京、蕪湖等地的中小學生已超過1萬人,“課本游”研學旅行主題已頗具影響。
去年12月底,馬鞍山又推出首批研學旅行基地,包括龍潭洞和縣猿人遺址、凌家灘、怪坡等景點在內,“課本上的馬鞍山”研學旅行更加有的放矢。據悉,該市下一步將完善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設和相關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出文化自駕游等,進一步提升研學旅行城市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