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農村發展系列報告2014》在南京農業大學發布,報告對江蘇新農村發展的13個項目進行研究,其中2014年,江蘇省各類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景點(包括農家樂)發展較快,達5100個左右。
報告顯示,2014年江蘇圍繞建設美麗江蘇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魅力鄉村建設等為重點,加快推進了江蘇休閑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包括農家樂在內的5100個左右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景點的年游客量達到了86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265億元。從江蘇休閑農業園區數量就總量而言,蘇南、蘇中、蘇北所占比例分別為46.9%、18.4%、34.7%。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楊旺生介紹,江蘇休閑農業分為休閑農業園、農業科技園、休閑農莊和農家樂專業村四種業態,休閑農業園所占比例最大,農家樂專業村所占比例最小。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在顯現,“沒有形成具有江蘇省特色的品牌,絕大部分企業經營項目單一并雷同”,楊旺生例舉道,同時,缺乏高效力的文件規范其經營行為,各地區農耕傳統文化產品研發較弱,缺少省內專業機構編制的規劃引導,兼顧休閑旅游發展的基礎設施不足。
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從2012年起連續三次參加了南京農業大學“江蘇新農村發展系列報告會”,他表示,本次的報告更有針對性,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了進一步的拓展,一些新的內容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符合江蘇的實際情況,很有指導意義,在對江蘇農村工作的要求,江蘇正在對農業現代化進行研究。
南京農業大學校長周光宏認為《江蘇新農村發展系列報告》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完善主題,研究主題要具有針對性;開闊視野,只要與農業相關,對應江蘇農業現代化主題,都應該是今后研究的范疇并且在成果發布會之前,要到相關政府部門發布總體匯報,有對話、有點評,使更多的人受益。
據了解,此次的《江蘇新農村發展系列報告2014》包括《江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報告》、《江蘇農村金融發展報告》、《江蘇鄉村治理發展報告》、《江蘇農村社會保障發展報告》、《江蘇休閑農業發展報告》、《江蘇農業信息化發展報告》、《江蘇農村政治文明發展報告》、《江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報告》、《江蘇農村生態文明發展報告》、《江蘇公共服務發展報告》、《江蘇農村文化建設發展報告》、《江蘇農村工業和城鎮化發展報告》、《江蘇農村農業生產經營發展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