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際,日本長崎縣在滬舉辦了“2015長崎旅游體驗分享會”。
據介紹,長崎與其他日本城市不同之處,則在于其融入了日本、中國、荷蘭文化的“和、華、蘭”文化。“和、華、蘭”三字,“和”指日本;“華”指中國;“蘭”則指以荷蘭為主的西方國家,日語發音當中“和、華、蘭”又諧音“搞不懂”,也就是說長崎的文化很特殊,有些讓人“搞不懂”。長崎作為日本江戶時代閉關鎖國時期唯一開放的港口,自古就是一座國際城市,在長崎,無處不見西方以及中國文化的影響。
談及傳統節日,長崎1月有燈會;7月有賽龍舟;10月有宮日節,體現出了長崎與日本其它城市不同的“和、華、蘭”文化。長崎燈會是長崎每年都會舉辦的年度大典,起初是由在長崎新地中華街生活的中國人為了振興所在街道而在春節時期舉辦的慶祝儀式,在1994年擴大規模,成為了長崎冬季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每年長崎燈會時節,長崎市內的街道均會掛滿燈籠,而作為主會場的新地中華街、浜町商業街則更會布置各種各樣的展示花燈供大家欣賞。除了燈籠外,燈會期間還可以看到皇帝游行、舞龍等賦有中國特色的表演,甚至比國內的春節還要年味兒十足。
至于長崎的美食,當然也有著“和、華、蘭”文化的體現——桌袱料理,則是融合了日本、中國、荷蘭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在長崎的歷史推進下不斷演變,成為了代表長崎的特色菜品。日本的飲食習慣通常是一人一份餐,各自吃各自的,但桌袱料理的就餐方式有所不同,中國式的餐桌擺滿美味,食客圍桌坐在椅子上,大家用筷子分食盤子里的菜品。餐桌上的菜肴也是具有“和、華、蘭”特點的三合一料理,比如:刺身、東坡肉、芝士等。
景觀方面,長崎既有原汁原味日本風的島原小鎮、云仙溫泉;也有受中國熏陶的中華街、崇福寺、孔廟;還有濃郁歐洲風情的哥拉巴園、天主教堂、豪斯登堡等等。“和、華、蘭”風情匯聚在長崎,釀造了長崎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