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當晚,“冬歇”數月的武漢兩江游船將開行羊年首趟夜游航班,此后每天夜里,游客都可乘船飽覽兩江四岸美麗夜景。
3年前,武漢空有美景卻難聚人氣,兩江游船一年客流量僅10萬人次。如今,這一數字已達30萬人次,今年更將沖刺50萬大關。
三大軟肋曾導致人氣不足
兩江四岸,是武漢最具標志性的核心景觀區。
據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統計,該區域擁有黃鶴樓等旅游景點37處,長江大橋等橋梁10余座,戶部巷等旅游街區10余條,還有八七會址、老租界、古琴臺等多種類型的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共計110個。
兩江游輪將上述景點一線串珠。在上海、廣州,乘豪華游輪游黃浦江、珠江,已成為城市旅游必玩的項目。相比之下,武漢兩江游輪一度空守“寶山”,卻無法轉化為旅游效益。
據武漢江漢朝宗輪船旅游公司相關負責人廖成志介紹,公司擁有8條豪華游輪,年接待能力達100萬人次,但2012年客流量僅10萬人次。同年,上海黃浦江客流量超過300萬人次,廣州珠江游也超過百萬人次。
業內人士認為,武漢軟肋有三:
一是城市規劃不足,長江、漢江兩岸景觀亮化不夠,特色建筑物不夠集中;武昌江灘一線大型廣告牌林立,漢口部分江段全是破舊躉船、碼頭,散亂不堪,影響觀感。
二是旅游推廣不足,知名度、影響力不夠,武漢眾多旅行社都沒有專門針對兩江游覽的推介。
三是兩江游開發不足,旅游產品單一,沿線景區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合力。
3年“補課”客流翻3倍
面對尷尬,游船公司最先行動,彌補短板。
廖成志介紹,從2013年起該公司就不斷調整、豐富、完善產品結構。
一方面,游船主動降價30元,加入武漢旅游年卡聯盟,吸引人氣;另一方面,攜手武漢說唱團打造水上“都市茶座”,平添漢味“文藝范”。
該公司還與沿線各大景區聯手,推出白天旅游線路,“周末可去中山艦,春天可去晴川閣賞櫻,秋天可去二橋下看蘆葦”。
去年,兩江游與黃鶴樓推出旅游套票,只用150元買一張票,就能登黃鶴樓、游兩江和晴川閣,還有免費巴士、導游接送。該項目運行一年,成功從黃鶴樓“借”到游客4萬人次,“春節期間白天運行了5天,上座率百分之百”。
2014年,游船公司所屬的武漢市公交集團還進行資源整合,將華昌旅游大巴、旅行社等整合進入游船公司,最終形成水陸一體化、“交通+景區+旅行社”的旅游全產業鏈,“從推介、攬客、交通、游船到景區,一條龍服務”。
以上措施令兩江游的客流不斷攀升,2013年達到15萬人次,2014年突破30萬人次。
“江漢朝宗”有望帶來百萬客流
與此同時,武漢市也相繼采取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兩江游的旅游品質。
一是升級硬件,不斷提升兩江四岸景觀亮化水平,并拆除武昌江灘沿線大型廣告牌;
二是出臺獎勵措施,鼓勵各大旅行社向兩江游輸送游客,最高可獲獎30萬元;
三是不斷對外推廣兩江游,去年武漢網球公開賽期間,時任武漢市長與世界網球名獎小威廉姆斯在長江游輪上“對戰”,將兩江游呈現在全世界面前。
2014年,武漢市成立江漢朝宗景區管委會,則將徹底盤活兩江游。該景區將覆蓋鸚鵡洲大橋至長江二橋間兩江四岸大部分景點,并延伸至白沙洲大橋、天興洲大橋間區域。除多處江灘景區外,還將串聯起龜山“城市陽臺”、晴川閣、江漢關博物館等景點,最終結合兩江游船,形成“水陸一體化”旅游線路。
武漢市計劃3年內投入3億元,對景區進行環境整治、亮化美化、游船提檔和游線組織,最終打造成國家5A級風景區,年接待游客有望達到1000萬人次。
廖成志預測,屆時兩江游船游客量有望達到百萬人次,進入全國一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