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降兩成 歐洲游火爆
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今年多款赴歐旅游產品價格下跌。途牛旅游網“德法瑞意12日游”在4月29日和30日期間為獨家包團產品,價格不足萬元;攜程旅游網上寰宇旅游提供的“奧德法意瑞捷6國13日”產品也只售10500元。
對此,眾信旅游營銷事業部副總監王振玥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歐洲旅游產品的價格整體較去年下降20%左右,游客明顯增加。“歐元匯率下跌令簽證、機票、酒店、地接服務等以歐元結算的旅游成本相對減少是導致赴歐旅游產品價格下降的直接原因。”而除了價格因素,歐洲部分國家簽證條件都有所放寬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游客前往。
批發商加碼 對手難插足
歐洲旅游火熱也刺激著歐洲旅游大批發商的神經。在歐洲市場有著話語權的眾信旅游、凱撒旅游、華遠國旅、鳳凰假期、竹園國旅都通過加碼歐洲市場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3月2日,眾信旅游啟動天津、沈陽、西安飛往比利時列日的聯合包機項目,此次推出的包機產品鎖定歐洲市場,采用自由行的產品形式售賣,而4-10月的包機時間規避開歐洲旅游市場冬季的冷淡。與此同時,凱撒旅游也再次開通北京飛往英國伯明翰的包機。
王振玥對此表示,包機可以大幅降低赴歐旅游產品成本,提高運力。亦有業內人士直言,包機能讓目的地產品價格下調,以便旅行社拉攏更多客源。
而不同于日韓、東南亞等短線,因操作技術和資源控制等原因,目前除了上述幾家大批發商外,少有其他旅游企業能夠涉足歐洲市場。有業內人士表示,歐洲旅游市場已經被常年耕耘的幾大批發商牢牢把持,短期內會形成由這幾家大批發商長期把持、分割歐洲旅游市場的局面,其他旅行社很難在批發業務上插入。
資本進入 布局目的地市場
國內資本及大型OTA也看中歐洲旅游市場這塊“肥肉”,他們更多選擇通過收購旅游目的地資源向上游資源下手。
3月1日,上海錦江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約91億元收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100%股權。盧浮酒店集團作為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在40多個國家擁有1100多家酒店,客房總數超過9萬間。錦江此舉能快速分享中國游客帶來的消費增長,同時利于錦江在歐洲旅游市場上提升議價權和話語權。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也于3月6日宣布,以約6.24億元入股英國休閑旅游集團Thomas Cook,占該公司目前發行股份的5%,配合復星國際今年2月成功收購的法國度假村經營者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的舉動,不難看出復星國際對歐洲旅游市場的野心。
而攜程早在去年9月就宣布戰略投資以歐洲業務為主業的華遠國際旅游公司,通過收購批發商涉足歐洲市場。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的地資源收購、布局需要強大資本支撐,恐怕也只有復星、錦江這樣財大氣粗的公司才能玩得轉。“但不是買回來就行,已經購買的這些酒店、旅行社、度假村都需要專業化運營。因此高利潤背后隱藏著高風險,覬覦歐洲市場的企業、投資機構要特別注意。”
政策風險大 企業需謹慎
北京旅游學會副秘書長劉思敏表示,中國出境游遵循由近及遠的遞進規律,但現在以走馬觀花為主的歐洲多國游產品顯然已不適合未來的走勢,需要旅游企業打造更多深度歐洲游產品。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歐洲旅游市場存有潛在風險。例如,歐洲現在對華的簽證優惠政策都是有時效性的,并非像中美、中加一樣有長達十年的簽證互惠。一旦歐洲收緊了對華簽證政策,那么赴歐旅游將遭受最直接的打擊。
“而且游客赴歐洲旅游的頻率很低,不像日韓一年可以多趟輕松往返,市場容量有限。”上述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