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叫吉林,有一種山色叫長白,有一種驚艷叫冬景,有一種狂野叫滑雪……春節前省旅游局官方微博發布的信息圖文并茂,殊美的吉林風光令人嘆為觀止。
長白山周邊小鎮賓館爆滿,延吉、長白山兩個機場不斷增加航班,每天逾萬名游客奔赴吉林賞霧淞、觀冬捕、泡溫泉......
紛飛的雪花實實在在地化作了白銀。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春節黃金周,全省各地共接待旅游者770.8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1.82億元,同比增長20.40%。去年我省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12141.24萬人次,同比增長17.09%;實現旅游總收入1846.79億元,同比增長25.03%,分別比全國增速高出7.09和14.03個百分點,成為全省增長最快的產業。
在推動吉林省新一輪振興發展中,最先打破經濟結構“二人轉”困局,最為提振信心的板塊,當數旅游業。種種數據、種種場景表明,全省建設旅游支柱產業其力已聚、其勢已成。
一批百億元大項目鑲嵌在白山松水中,托舉旅游優勢產業的崛起
吉林的優勢在哪里?是生態。
那么,哪一個產業最能發揮吉林比較優勢,與生態資源相輔相成呢?無煙產業——旅游業凸現出來。
著眼當下與未來,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
去年7月,在全省旅游產業發展視頻會議上,時任省長巴音朝魯的講話擲地有聲:打造旅游支柱產業,不是“可行”或“不可行”,也不是“可為”或“不可為”,而是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綱舉目張。全省旅游部門迅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和舉措,在打造旅游業升級版的整體推進中,率先突破薄弱環節。
吉林風光美不勝收,然而,游客到吉林的“吃住行游購娛”不盡如人意。針對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弱的軟肋,全省旅游部門堅定不移地把旅游大項目建設作為優化結構、提升檔次、增強后勁的重點,抓在手上。圍繞“留得住”、“游得好”,謀劃建設一批大項目。
1月16日,萬科松花湖國際度假區正式投運。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從雪道上飛馳而下,送給度假區8個字:“夢想成真,超出預期”。松花湖國際度假區計劃總投資400億元,涵蓋世界級滑雪場、五星級度假酒店、滑雪度假小鎮及豐富的旅游配套設施,擁有34條優質雪道,全長約31公里,滑雪面積達175公頃,距主城區僅15公里,是國內惟一的大型城區滑雪場。
總投資230億元的長白山旅游度假區締造了頂級休閑旅游度假區模式,已投入運營的“亞洲第一滑雪場”可同時容納8000位滑雪者,設計標準甚至達到了冬奧會比賽的要求,高速公路出口、長白山機場、火車站近在咫尺。
去年,全省開工建設旅游項目232項,完成投資302.3億元,承接這一投資強度,今年全省開工建設旅游項目243個。
一批超百億元大項目鑲嵌在白山松水中,如同堅實的骨架,穩穩地支撐起全省旅游業轉型的大廈,全省旅游業的業態結構發生深刻改變,從觀光型向觀光和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
大項目的集群釋放效應無處不在: 長春凈月潭、吉林松花湖、延邊朝鮮族民俗園等眾多景區異彩紛呈,結點成線;生態游、冰雪游、邊境游等七大旅游產品絢麗多姿。在全國旅游版圖中,吉林形成了集休閑養生、旅游度假和人文觀光于一體的旅游品牌,成為奪目的一極。
童話般的世界,想不到的舒適。一位到吉林度假的媒體朋友說,吉林省和傳統印象中沉重的老工基地完全不同,用“繽紛四季,精彩吉林”形容,再恰當不過。
四兩撥千斤,在產業深度融合中再造吉林新優勢
意義更為深遠的是旅游業關聯著上百個行業,牽一發而動全身,旅游業向轉型升級的快速挺進中,也為相關產業開辟出廣闊空間。
在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路徑中,現代都市農業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與旅游業一榮俱榮。
寒冬臘月,雪漫長空。長春市雙陽區小紅帽采摘園、綠屋生態農莊、緣山湖農業園卻飛紅流翠、生機盎然,紅色的草莓嬌艷欲滴。各大旅行社開通“草莓采摘+泡御龍溫泉”、“草莓采摘+品鹿肉美食”的旅游線路,一拔接一拔游客絡繹而來。
雙陽把休閑觀光農業作為向現代農業轉型的突破口,以奢嶺、雙營為重點區域,集中打造集休閑、體驗、觀光于一體的服務型休閑農業板塊,一條長春南部的都市農業產業帶正在隆起。2014年,全區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23.8億元,農民人均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獲得收入4865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不僅僅是長春市雙陽區。
如群星拱月,吉林市、延吉市、白山市等城市周邊都形成了鄉村旅游休閑度假帶,雪鄉(村)、滿族村、金達萊村等特色鄉村群星閃耀。絕大部分勞動力實現了就地轉化,旅游服務業收入占到農民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份額,整體收入水平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17年,我省將建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0個、示范村300個、示范戶1000個,形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體系。
也不僅僅是農業。
“為了應對每天4000人次的接待量,今年新增加了1500雙雪鞋和1200套雪板。”長白山滑雪服務中心接待部副經理李美萱告訴記者。
今年松原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中,記者注意到與往年不同的是,查干湖漁場與眾多國內知名物流公司合作,游客選中了剛打撈上來的魚,現場交給物流公司,通過冷鏈配送,24小時內即可送達......
這些場景意味著什么?
撬開這些縫隙,一些新產業就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不正是推動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中期待的新突破嗎!
省旅游局長趙曉君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全力推動旅游業與相關產業融合。借助國務院“旅游裝備制造業被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有利契機,依托長春一汽、吉林市鐵合金廠、吉林碳素集團、吉化公司等企業,量身訂制房車、雪杖、滑雪板、高爾夫球桿、游船和游艇等產品和部分材質,大力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構建中國北方旅游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
旅游業率先融入“一帶一路”,道路越走越寬廣
在吉林振興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中,旅游業還能擔當起更多使命。在采訪中,很多人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自秦漢時起,琿春經俄羅斯至日本的航道就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無論是海上還是陸路,吉林省東西部區域均包含于古絲綢之路當中。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如果旅游業能發揮出串珠成鏈的作用,對拉動我省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全省旅游部門先行先試,科學謀劃實施打造“一帶一路”吉林旅游版構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旅游業出現率先突破的態勢,發揮出東北亞區域旅游合作中的橋頭堡作用。
東北亞多目的地旅游促進中心在琿春市正式成立,這是吉林省旅游發展史上第一個國際性的旅游組織。“大圖們倡議”東北亞旅游論壇,就東北亞國家通過開發圖們江三角洲共享利益、東北亞旅游產品發展的主要方向、將圖們江三角洲打造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途徑達成共識。圖們江三角洲國際旅游區正在加快謀劃推進,這將成為東北亞旅游一體化強有力的“助推器”,建成后將成為惠及中、俄、朝,連接蒙、日、韓的東北亞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屆時,包括中國琿春、俄羅斯哈桑和朝鮮羅先在內的泛圖們江三角洲地區將成為繼海南島之后的亞洲第二個國際旅游自由區。
1月1日早6時,在琿春防川景區,來自中、俄、朝三國方向的焰火齊放,照徹天空,游客們在龍虎閣觀景臺上觀看焰火,等待日出,祈福新年。
動感圖們江,活力三國城 ,這是東北亞互聯互通的生動詮釋。
目前,琿春、圖們、龍井等縣市的8個旅游口岸已全部開放,中俄朝環形跨國游、中朝跨境自駕車游、圖們江水上游、中朝騎行游等新業態旅游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形成了品牌影響力。韓國、俄羅斯、日本成為我省第一、第二、第三大入境旅游客源國,東北亞游客已占全省入境市場的70%以上。
擔當起多重使命的旅游業如何蹄疾步穩?省旅游局長趙曉君說,要積極推動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創新旅游部門統籌職能,創新土地、財稅、資源、金融、人才、技術等政策支撐措施,創新引導產業發展和優化行業管理的方式。要高標準編制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把宏觀戰略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和產品建設上來。
白山千秋畫,松水萬古琴。推進吉林新一輪振興的征途中,把旅游業打造成我省新的支柱產業前景可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