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園林局調查顯示,目前,北京四分之一公園游覽設施老化,游客滿意度下降。園林部門將確定改造名錄,分批實施修繕。北京市園林局表示,改造不只局限于道路、照明等基礎設施,WiFi、自助導覽系統等也將在有條件的公園亮相。同時,在堅持公園公益性的前提下,將考慮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共建。
游客接待量一年翻一倍
“現在,很多公園都在超負荷運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園風景區處處長張亞紅說,這導致了公園運行維護成本的升高。去年全市公園接待游客量已達到2.9億人次,較2003年1.6億人次將近翻了一倍。隨著游客量激增,公園出現基礎設施加速老化。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是一個建成已有10多年的公園,部分雕塑有所破損,部分路面鋪裝也需要修繕。石景山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閆云江說,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目前年游客接待量達400余萬人,超過了設計規劃,“周邊居民也來此散步,每天早晚,公園環路都是滿滿的人。”
大部分公園入不敷出
公園老化問題的背后是資金的問題。張亞紅說,北京市已注冊的395家公園里,有87%是免費對游人開放的,也就是說沒有門票收入做支撐。大多數公園雖然屬于事業單位,但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僅占三分之一,相當一部分資金需要公園自己去籌集。公園運營維護上存在較大資金缺口。
陽光星期八公園部分地面鋪裝需要重做,但負責維護的海淀園林綠化部門介紹,該公園每平米每年的維護標準為10元,整個公園一年的維護費用為50萬元左右,“現在人工、水費都在增加,這筆錢除了綠化,小修小補還行,真要想搞大修根本應付不了。”
閆云江也說,北京國際雕塑公園一年的收入大約是300多萬元,石景山區每年投入約600萬元,以維持其正常的運轉,如果想做規模較大的修繕還是需要專項資金。
公園有望引入社會資本
去年,市園林綠化局對全市注冊公園進行了初步調查,發現有100余座、占總量四分之一的公園已不同程度進入“老舊期”。東城龍潭公園,西城萬壽公園、朝陽紅領巾公園、石景山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等,都面臨著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
張亞紅表示,為緩解資金問題,北京考慮在堅持公園公益性的基礎上引入社會資本共建共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