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高端服務綜合交通樞紐智慧城市
吸引高端要素向長株潭城市群集聚
新型城鎮化的強力推進,將如何優化湖南的“肌理”,形成更加合理的布局形態?
根據《征求意見稿》,湖南將構建以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引領,以三大區域性城市組團為依托、東部集聚帶協調推進的城鎮化新格局。“建設長株潭國家級城市群”,被放在首要位置。《征求意見稿》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進入國家級城市群行列。
執行層面,《征求意見稿》明確,長株潭城市群要擴大中心城市空間容量,支持湘江新區建設成為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加快推進長沙臨空高鐵經濟區、株洲東部新城和云龍新城、湘潭雨湖新城和九華新城等建設。支持長沙、株洲、湘潭根據需要逐步將周邊市縣調整為市轄區,促進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周邊城鎮延伸,提高周邊城鎮的人口承載能力。同時,加快建設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吸引高端要素向長株潭城市群集聚,建設全國重要的技術創新中心。
《征求意見稿》要求長株潭城市群著力強化科技研發、金融服務、商務管理、信息服務、創意等高端服務功能,構筑全省及長江中游地區經濟活動組織和資源配置中樞,建設全國重要創新創意基地。鼓勵境內外金融機構設立區域總部和專業機構,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此外,以長沙為中心,建設全省重要的信息生成發布處理應用中心和影視文化產品制作交易中心。
與此同時,長株潭城市群要致力于加快空港、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形成長株潭組合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三市城際軌道交通和城際快速通道建設,構建城市群快速交通網。推動長株潭三市公交一體化發展。實施智慧城市群工程,加快寬帶網絡演進升級,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庫及應用平臺建設。
到2020年,鐵路網基本覆蓋所有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所有縣(市、區)在3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80%以上的縣市能夠在1.5小時左右的車程享受到航空服務。
完善城際道路運輸網絡,推進長沙-益陽-常德、長沙-岳陽、株洲-衡陽、湘潭-婁底城際鐵路,積極推進城際軌道設施。到2017年基本建成長株潭城際軌道系統,形成長株潭半小時交通圈。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長沙為中心的覆蓋全省所有市(州)的4小時公路交通圈,實現相鄰市(州)間均有高速公路直接連通。
做好在岳陽、常德、株洲、衡陽等城市建設有軌電車和中低速磁懸浮交通線路的規劃研究,構建快速公共交通(BRT)網絡化運營系統。
臨港產業新區高技術產業基地生態優先文化傳承
構筑東部集聚發展帶和西部生態文化帶
除了打造長株潭核心區域,湖南將構筑兩大城鎮化特色發展帶:東部集聚發展帶和西部生態文化帶。
提升東部集聚發展帶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依托岳郴綜合運輸通道建設東部集聚發展帶,充分利用岳陽、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州6市有利條件。引導和支持沿線中心城市結合產業園區布局,科學規劃新城新區,推動全省城鎮化人口向東部集聚。
同時,著力增強湘江新區產業支撐能力,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吸納更多城鎮人口。發揮岳陽通江達海優勢,建設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支持規劃建設衡陽西南云大都市圈、郴州大十字城鎮群、永州冷零祁城鎮帶,適度擴大中心城市規模。依托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衡陽服務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郴州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等國家級試點示范工程建設,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建設內陸開放口岸和“無水港”,深化與粵港澳、長三角等地對接融合,打造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支撐帶。
建設西部生態文化帶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依托張懷綜合運輸通道,以張家界、湘西、懷化3市州及邵陽、婁底西部地區為主體,構建綠色宜居、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特色發展帶。實施“外遷內聚”戰略,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就業創業,減輕湘西地區人口壓力,引導人口和產業向中心城市適度集聚,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建設規模適度、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特色城鎮。按照生態優先、彰顯特色、有限開發的總體要求,保護好青山綠水,尊重自然山水脈絡、歷史傳統和民族文化,適度發展文化旅游、現代中成藥、農產品加工、生態農業等符合當地區域功能定位的特色產業。
借力長江經濟帶發展洞庭湖城市組團、依托向南開放發展湘南城市組團、彰顯山水文化特色發展大湘西城市組團,《征求意見稿》還要求發揮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推動洞庭湖、湘南、大湘西三大區域的城市組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