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宣布,“十三五”時期,全國通過發展旅游將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預計2015年到2020年,全國通過發展旅游將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擁有眾多自然、人文旅游資源的涉藏地區或將受益。
從中央到地方,“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正在紛紛啟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目標是要推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涉藏地區中有的還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有的還有數百萬貧困人口。實現全面小康,“短板”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旅游業特別是鄉村旅游在穩增長、調結構、減貧困、惠民生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動員各方力量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加大旅游扶貧攻堅力度,無疑將促進“短板”補齊。
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介紹,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帶動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方式和途徑主要有五種:一是直接參與鄉村旅游經營,如開辦農家樂和經營鄉村旅館;二是在鄉村旅游經營戶中參與接待服務(打工);三是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出售自家的農副土特產品獲得收入;四是通過參加鄉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轉獲取租金;五是通過資金、人力、土地參與鄉村旅游經營獲取入股分紅。
國家旅游局將推出中國鄉村旅游“千千萬萬”品牌推介活動,評選首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推出千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和千家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萬家金牌農家樂和萬名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發布中國鄉村旅游形象標識。有關金融機構還將推出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創造新一輪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工作高潮。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不含2015年),全國通過發展旅游帶動了10%以上貧困人口脫貧,旅游脫貧人數達1000萬人以上。在各項措施共同推動下,預計到2020年,全國將形成15萬個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鄉村旅游經營戶,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受益農民5000萬人,每年帶動200萬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吃上旅游飯,邁進小康門”在涉藏地區此前也有眾多成功經驗。曾長期以單一農牧經濟為主的西藏自治區,近年結合培育特色優勢戰略支撐,加快建設拉薩市文化創意園、山南雅礱文化大觀園和林芝魯朗旅游小城鎮等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藏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基地,特色文化和旅游產業正成為拉動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同時,西藏交通狀況的不斷改善也對推動旅游業發展形成了堅實的基礎。截至去年底,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5萬公里,次高級以上路面里程達到8891公里;74個縣中65個縣通了油路;690個鄉鎮通公路,通達率達99.7%;5408個建制村通公路,通達率99.2%。當地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的大交通格局。以拉薩為中心,“三縱、兩橫、六通道”為主骨架,東連四川和云南,西接新疆,北連青海,南通印度和尼泊爾。此外,鐵路、機場建設以及鐵路調圖、增加航線也使得進出西藏更為便捷。今年上半年,僅拉薩市就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79.93萬人次,同比增長15.81%;實現旅游收入33.35億元,同比增長20.05%。
在四川省,多樣化的旅游配套產業,帶動了四川藏區13萬農牧民就業。2014年,四川省藏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89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7億元。今年一季度,四川藏區旅游總收入保持同比增長34%的強勁勢頭。四川省旅游局局長郝康理表示,旅游業已成為促進藏區發展的主導和支柱產業。未來四川將打造藏區8條精品旅游環線、重點推動藏區“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設,力爭到2016年實現旅游收入逾500億元,3年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