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民俗旅游壯大旅游產業格局。今年7月,內蒙古赤峰市出臺了27號文件,政府從三位一體規劃了赤峰市2020年旅游產業的愿景。
以民俗風情招徠游客,以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增加旅游特色,赤峰市著力培育農家客棧、觀光農園、采摘籬園、休閑漁場、養生山吧、心靈牧場、民俗部落、創意莊園、民宿管家等新的業態形式;按照“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溝一景”、“一家一藝”的發展理念,建設特色化、多業態、互補型、全產業的鄉村旅游產品。加強農副產品和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的開發和生產,逐步完善鄉村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體系,倡導和推進“果進籃、花進盆、菜進盒、農副產品進袋”工程,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鄉村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及誠信規范的鄉村旅游購物商店,不斷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提升鄉村旅游附加值,為農民帶來更多實惠。
赤峰市全面實施鄉村旅游大開發戰略,力爭到2020年,創建6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6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0個自治區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5個四星級以上鄉村旅游接待戶、20個鄉村旅游示范鄉(鎮)、50個鄉村旅游特色村、100個旅游專業合作社、2000個鄉村旅游接待戶;實現鄉村旅游就業1萬人、間接就業4萬人,鄉村旅游床位1萬張、餐位3萬個;從事鄉村旅游經營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游客數量達到800萬人次,經營總收入達到10億元。建成一批生態優良、設施配套、種類豐富、特色鮮明、服務完善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使鄉村旅游成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的富民產業。
力爭全市每年培訓鄉村旅游從業人員1000名,重點提高從業者在經營服務、食品衛生安全、接待禮儀、餐飲和客房服務、鄉土文化講解等方面的素質和技能,特別是對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鄉村文化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相關鎮(村)干部的培訓,提高鎮(村)干部在旅游項目開發、管理、促銷等方面的能力。
赤峰市加大金融機構對鄉村旅游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開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創業貸款、聯保貸款、經營權抵押貸款等適合鄉村旅游的信貸產品;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重點區域內鄉村旅游項目,采取聯合、兼并、收購、參股等多種形式,整合鄉村旅游產業組織,引導產業由小、散、低向產業化、集約化發展。
對符合《赤峰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鄉村旅游項目,應盡量利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住宅。對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的公共設施用地,可“一事一議”安排用地指標。積極探索支持由村集體收購、村集體統一管理的運作模式,利用舊民房開發鄉村旅游。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鄉村旅游。對被評為三星級以上的鄉村旅游接待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相關規定免征相應稅款。采取補助、獎勵等辦法鼓勵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各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創建并通過驗收的單位,給予以獎代補資金支持;對鄉村旅游經營業主舉辦的鄉村旅游節事活動,視規模和影響力給予相應資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