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旅游局制定出臺《環縣精準扶貧與雙聯工作融合聯動推進會議貫徹實施意見》,支持加快環縣旅游業發展。
8月18日至19日,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吳德剛在環縣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調研督查,并召開精準扶貧與雙聯工作融合聯動第二次推進會。他就發展環縣紅色旅游,加快景區建設步伐,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融入陜甘寧及周邊城市旅游圈等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為落實這次會議和吳部長的指示精神,省旅游局制定出臺《環縣精準扶貧與雙聯工作融合聯動推進會議貫徹實施意見》。
《意見》從五個方面具體提出支持工作措施。一是全力支持東老爺山申報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東老爺山景區體量大,品味高,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道教文化、紅色資源、生態建設和休閑觀光功能特色明顯,開發前景好。省旅游局在東老爺山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工作上,將加強與市縣旅游部門的聯動指導,督促四合原旅游開發辦和景區管委會按照規定程序,完善配套設施,落實整改任務,簡化程序,快速推進,爭取年內成功授牌。省局安排50萬元,用于解決景區4A級創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問題。
二是加強旅游道路建設,改善旅游出入條件。按照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構建通暢便利的旅游公路交通網絡,及早開工建設銀西高鐵和甜羅高速公路,新建環縣洪德至東老爺山二級公路、打通東老爺山景區至華池的連接路,規劃建設環縣東老爺山至華池南梁景區的交通道路。完善景區道路交通標識,讓游客“進得來、出得去”,把目前的“旅多游少”變為“旅少游多”,滿足旅游發展需求。把環縣融入延安、西安、銀川等周邊城市3小時交通旅游圈。
三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高環縣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按照“面向全國、重在周邊、整體推介”的思路,立足“大環縣”和“大環線”,多角度、全方位開展媒體和戶外宣傳。支持制作旅游畫冊、旅游手冊、宣傳小冊子、明信片、掛歷,拍攝景區專題片,開發皮影、香包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開通網站、微信等宣傳平臺。組織參加國內旅游節會,召開旅游產品推介會,重點宣傳推介環縣“西北道教名山—東老爺山”、“長征最后一戰—山城堡戰役遺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環縣道情皮影”為代表的三張旅游品牌,提升環縣旅游在全國和周邊地區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市旅游局對東老爺山景區宣傳片拍攝給予經費補助。加強區域合作,推進與陜甘寧區域、絲綢之路公路驛站旅游合作,把環縣旅游景點融入區域旅游線路,開拓客源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共享,互惠互利。同時精心打造三條旅游線路。即:陜西西安—環縣—寧夏銀川休閑觀光旅游線路;陜西延安—華池南梁—環縣—六盤山—會寧紅色旅游線路;推出環縣境內二日游線路。
四是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增強服務中心功能。東老爺山景區緊抓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機遇,積極向上匯報銜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各種配套服務設施,增強游客中心服務功能,擴建停車場和旅游廁所,制作景區標識標志牌,設置合理醒目的道路標識牌,購置安裝消防安防設備,完善景區用水、通訊、環衛、休閑座椅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景區檔次和服務接待功能。在辦好每年農歷三月民間廟會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壁畫、磚雕、彩塑等文物和道教文化內涵,研究定位開發古建筑的美學價值。特別是邀請道教名人,采取座談會、聯誼會、學術交流會等形式,組織道教法事活動,積聚人氣,樹立“名山”形象。同時,依托東老爺山景區,合理規劃,積極發展以“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發揮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延長旅游產業鏈條。
五是重視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服務接待水平。在積極協商的基礎上,在環縣建立全省鄉村旅游實訓基地,加掛牌子,每年安排全省一部分鄉村舉辦旅游培訓班。將近年招錄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分配到旅游局和縣內旅游景區工作,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崗位練兵活動,采用“走出去看、請進來學”等培訓模式,加大對旅游管理和景區服務接待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旅游行業人才整體素質和管理服務水平。省旅游局將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環縣旅游人才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