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十多年前,位于滇黔桂石漠化地區的崇山峻嶺之間的打凼村村民靠務農為生,年人均純收入僅1000多元。近幾年,通過發展山地休閑旅游,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已達到6500元。
山地旅游改變當地農民生活
湯永香嫁到貴州安龍縣打凼村十幾年了,婚后和丈夫一直在廣東打工。看到家鄉的旅游越來越火,不久前夫妻倆回到打凼村,投資一千多元做起了小吃生意,攤位就位于打凼村村委會院前的樹蔭下。“現在一天利潤100多元,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湯永香說,“家里的農家飯莊正在裝修,我們的生意還要做大。”
豐富的山地資源
據統計,山地丘陵和高原占中國國土面積的69%,分布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中的大多是中國的貧困人口。正在舉行的“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上,不少與會專家認為,山地旅游會帶來與鄉村旅游一樣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會帶來扶貧的效果。
法國參議院議員、法國阿爾卑斯法語區薩瓦省地區部門副主任米歇爾·鮑瓦德介紹,法國從20世紀開始在阿爾卑斯山腳開始建立大型的冬季運動場,還開發了許多山地旅游項目,帶來了2.6億歐元的餐飲業和住宿業的財富增長,山地旅游市場有著巨大潛力。
在中國,山地旅游資源豐富。在全國201個5A級旅游景區中,山岳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前三批國家風景名勝區里,山地類風景名勝區超過半壁江山。
“在浙江,德清的裸心谷已經成為山地旅游度假的標桿項目,它很好地把綠色、生態、健康、人文融為一體,所以房間供不應求,要提前一兩個月才能預訂得上。”旅游專家、國際旅游投資協會副會長劉鋒說。
劉鋒認為,現在“90后”“00后”都非常追求一種全新的體驗,中國依托山地資源來打造天外公園、星空營地,未來潛力非常大。
據國家旅游局預測,2015年中國有望接待入境游客1.28億人次。世界旅游組織榮譽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認為,有很多外國游客涌向中國,但只是局限于少數幾個大城市,未來要擴大外國人在中國旅游選擇,山地旅游是一種答案。
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說,旅游業是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支柱,貴州要大力發展以山地為特色的旅游業,希望國內外投資者找準與貴州的合作點,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山地旅游產品。
“發展山地旅游,就是變過去的‘砍樹經濟’為‘看樹經濟’,以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宗旨。”劉鋒說,“山地旅游既能為貧困民眾帶來獲得感、為游客帶來愉悅感,又能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據統計,在全世界旅游業中有15%到20%的收入來自于山地旅游,而山地旅游每年打造的總產值在1000億到1400億美元之間。